“黑五”前夕,中国消费者费力再战的同时,大洋彼岸上演了颇有戏剧性的一幕。
有外媒报道,美国热爱购买的小青年们于22日,自发组织走上华人街头,举牌抗议说近年来中国人频繁国际海淘,造成美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一上架就被中国人抢走,美国人民感觉自己的资源被强占,表示愤怒。
其中“你们都有双十一了,何必再来抢黑五?”的宣言,抗议之余,显得尤为“可怜”,令人不得不再次折服于国人的消费热情。
在这次抗议活动中,也提及了对我国海淘网站的强烈反对,甚至明确表示拒绝返利网和其海淘平台“全球惠选”。为了抢夺一个电商节日,如此大张旗鼓的反对国内返利网站,可以说极为罕见。
这次活动从侧面可以明显反映出国人海淘的影响力,热闹景象堪比双十一。其实最初双十一也没曾想到会像今天这样火爆,这背后要得益于中国人的消费潜力,如此看来,随着海淘习惯被培养,“黑五”是否也会成为买手的又一个“双十一”?
寒冬已过,海淘的春天再次来临
从日本抢马桶、香港争奶粉等事件,其实可以理解美国人的恐慌。以这次活动受到抵制的返利网为例,这个导购网站能够在第一时间同步电商平台的商品,而且其特有的无需注册、一键下单等功能,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以往海淘的语言障碍,可以说这一产品本身就是海外消费兴起的必然产物。
由此,这样的网站也为消费者在“黑五”抢购提供了最佳的入口。尤其是在抓住消费升级的时间点上,无论是跨境电商还是导购平台,都尽可能地在争夺这波红利。
而“黑五”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可以说与中国海淘网站动作太快有着莫大关系。以返利网为例,各大电商平台一上新,就被同步到返利网上,消费者选中后平台就可以为其在指定网站下单。这种新型业务,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以往海淘的语言障碍,让不懂英文,不懂海淘、不会报关等一系列操作的消费者都可以轻松下单。这对于喜欢海淘的国内用户无异于是一大利器。
而国内电商对“黑五”也日益重视,比如网易考拉成立“美好生活联盟”,为付费黑卡会员量身定制了“黑五”专享,而返利网为今年“黑五”推出的海淘平台—“全球惠选”,意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链接全世界的海外电商和品牌方,帮助用户做出最合适自己的消费决策。由这些高调的宣传可以看出,相比去年的政策限制,今年“黑五”和海淘似乎又迎来新的春天。
一方面,过去一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新增电商企业明显减少,有实单运行的企业相对减少,总量增幅明显下降。但今年相关会议决定,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从这点可以推测,跨境电商受限一年的商业潜力,很有可能集中爆发在今年。
另一方面,自然是国人消费能力给海淘带来的无尽想象力。有数据为证,eMarketer预测,今年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商品的跨境零售支出将增长27.6%,达到1002亿美元,高于去年的785亿美元,每位消费者的平均年度支出估计为882美元。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足足是2013年的2倍之多,海淘用户规模则达到4100万人次。预计到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达到8.8万亿,海淘用户规模达7400万人次。
除了这些数据,更为直观的就是国人对促销、打折恒久不变的热情,即使今年双十一的规则玩法,刷新消费者的智商下线,最后的成交量依然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转移到“黑五”同样如此,所以才出现了最开始的那一幕,总而言之,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奇迹。
“黑五”会变成国际化的“双十一”吗?
美国街头出现的这次抗议活动,虽然表面上其中的控诉合乎逻辑,但仔细想想,国人也不该背这个锅。主要是因为“黑色星期五”虽由美国发起,可并不只属于美国,它本身走得就是全球化路线,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参与,不能因为我们买的多了就被当成占用资源。甚至相反,于活动本身来讲,受中国人追捧可能带来商业层面的最大利益。
这主要是因为海淘的市场前景,不仅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好时机,而且国内电商天花板的现状,可能导致国人的消费热情需要一个新的爆发口。而事实证明,国内海外消费的需求和能力都在快速攀升。国际邮政公司曾发布了2016年的《跨境电商消费者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全球具有代表性的26个国家、超过24000名消费者。
调查显示,在不同的国家,消费者的跨境在线购物活跃度存在差异。有36%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曾在过去的一周内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买过东西,在各个国家的消费者中表现最为活跃。其他国家的比例分别为美国30%、德国25%和英国24%。
另外,在近期成交的跨境购物订单中,有超过26%来自中国,份额远超随后16%的美国、15%的德国和英国,显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境购物的最中坚力量。
双十一背靠十几亿的市场,成为压过“黑五”的最大购物狂欢节,可当“黑五”的主要贡献力量也转为中国消费者,其中的想象空间可大得多。首先从两方竞争的角度来看,双十一越发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和本身就已经是全球化代表的“黑五”之间,谁更能吸引国人的眼光?
从今年双十一的成交数据来看,可以明显发现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全球化倾向继续加剧,在俄罗斯、拉丁美洲、欧洲各地的交易额增幅显著。可全球无缝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银捷尼科集团的支付数据显示,我国零售商在双十一当天跨境出口交易量虽然增长较大,但奇怪的是,并未发现我国跨境进口交易量的明显提升。
这意味着我国消费者在国际零售商平台的交易量峰值还是在“黑五”,而不是“双十一”。
另外,如果再长远一点推测,“黑五”以后的存续时间可能也比双十一更为长久。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圣诞节和“黑五”直接挂钩,这种社会风俗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双十一未必不能被取代或取消。另一方面,“黑五”的本意就是“转亏为盈”,而双十一期间,商家多次被爆出“赔本赚吆喝”,这种反差可能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参与热情。
总而言之,“黑五”在中国海淘的飞速发展中,确实有成为国人又一个“双十一”的可能。
中国电商新第三极能否在“黑五”中诞生?
关于电商第三极的讨论由来已久,当年聚美优品、唯品会以及蘑菇街、美丽说等平台风生水起时,很多人认为第三极很可能从某一垂直电商中诞生。可是现在看各自的现状,基本上都有些自身难保。
比如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电商第三的唯品会,虽然每年的营收都在增长,可股价却一直跌跌不休,这主要是因为天猫、京东的强势压制下,唯品会的优势在被步步蚕食,实难看到未来的突破方向。而聚美优品更是估值大幅缩水、深陷假货质疑,同时期的天天网也早已是生死迷局。不止美妆或女性电商如此,生鲜、酒类等垂直领域皆是困在原地、停滞不前。
相比起码风光过一段时间的垂直电商,社交电商可以说一直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其先天的“缺陷”导致平台总是摆脱不了传销的质疑。如此看来,如果从市场活跃度的角度出发,跨境电商可能是最有机会诞生电商第三极的领域,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中最主要的参与者。
网易考拉仅两年时间耕耘,就持续问鼎跨境电商第一,而且不仅是跨境领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网易考拉已跃居综合电商第七。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运型平台,从2013年开始获得融资后,三年左右就已经宣布实现结构性盈利。
和洋码头同为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上前一百名,甚至排名更高的返利网,虽然模式更轻,但业绩并不比交易平台低。数据显示,返利网海淘业务2016年交易额同比上升439%。此外,受益于海淘、生鲜、旅游出行等创新业务的增长,2016年的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高于电商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返利网去年“黑五”海淘订单量同比上涨2278%,如此大规模的增长幅度,也可以窥见国人对海淘的热情。
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黑五”对国人海外消费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联想到双十一当初只是一个只有27个品牌参与的小活动,后来连续多年拉动阿里成长为一个互联网巨头,这其中具有一定的商业关联。而现在,我国海淘市场正值上升期,依靠更为成熟的“黑五”,再加上各种平台更为便捷化和智能化的服务,通过进一步培育消费习惯,未必不能产生第三极。
还以返利网为例,其在今年的“全球惠选”,可以利用核心算法高效分析用户需求、匹配商品,帮助商家和用户快速配对。举例来讲,有一个断码神价功能,用户输入尺码和偏好品牌,即获得海量级个人专属尺码商品数据。总而言之,这种平台最直观、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阻碍。
“双十一”是中国人的消费奇迹,当他们把目光转移到海外,“黑五”可能要迎来新的转变,而跨境电商及海淘市场或许也会上升一个高度。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