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

第二次课的五天时间又过去了,这五天主要的学习是什么呢?

※找关键词,提炼重点

※找出合适的逻辑结构

※结合视觉化呈现出来

【一】如何高效地提炼重点

雷子老师给了两句经典而又直击要害的回答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对自己有用的、能给自己带来改变创造价值的就重点看,重点记,重点应用。不好的,啰嗦的,对自己没用的内容,我们就一眼带过。要把20%的精华化为已用,把80%糟粕去掉。这是我们不管管是看一句话、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都应该落实的原则。

2)取其骨架,去其血肉。任何学问都是有其骨架的,而且任何一门学问的核心骨架都差不多,其本质都是很简单很直接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血肉”,找骨架呢?因为市面上有很多文章,很多书籍为了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用了很多复杂的手法,在“骨架”表面覆盖厚厚的云雾,让人云里雾里的,分不清主次。

那该如何才能做到呢?

这两句话本身的逻辑就是抓住信息的要点,也就是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的关键词。

什么是关键词?一句话的重点,一段话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当然有些段落有些文章,是找不到这样的关键词的,那该怎么办呢?就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总结。

找关键词难找吗?如果没有练习过的小白是比较难的,因为不知道找关键词的小白,看到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整体,很难找到精华,很难发现骨架。所以应用一些逻辑,对信息庖丁解牛,才能更好的理解。比如:

1:播种→施肥→除草→收获。这样的基本逻辑。

2:早→中→晚    春→夏→秋→冬    这样的时间逻辑。

3:上下左右    东西南北    中间两边  这样的空间逻辑。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找出没每一个信息的关键,每一本书的核心,每一门知识的骨架,成为了在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能够快速成长的一种能力。

【二】六大逻辑结构模型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1张图片
六大逻辑模型

在以后对信息、知识的提炼重点时,为了更好的记忆与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来套用这六中逻辑模型。这些逻辑的节点,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

几张简单的逻辑图,通过一些简单的细节变化,就能表达不同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视觉化呈现出来,简洁明了。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4张图片

简单的逻辑模型可以通过对一些细节的加工,表达不一样的信息。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如何视觉化呈现呢

这是学习视觉化思维的一个难点,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积累以及发散/联想。

前面一篇已经说过了,需要加强基础的练习。比如线条、图标以及需要的一些简笔画。然而视觉化更重要的是大脑的灵光与创意。因而提高发散/联想的能力,成为了视觉化思维训练的一个重点。

那该如何提高呢?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利用上图的方法,抓住日常事物的特征,表达出事物的重要特点,就OK完事了。也没有说的那么复杂与困难。只不过需要坚持的练习,其实每天抽取十来分钟就可以了。起码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后面是我自己这些天练习的一些作品。其实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自己还可以画画绘图,还以为画画已经远离我的生活了。没想到在准备奔三的年纪,重新找回了涂鸦的兴趣。

当然现在的兴趣并不是画画上面,而是而是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整理知识,整理思维,提高创意意识,再呈现出来。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些都是比较丑的作品了,但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那种感觉真的蛮不错的。不过目标还很远,继续加油努力。

这次笔记整理的还不是很全面,后面会继续听课,继续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视觉化思维练习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