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尼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书讯 | 尼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_第1张图片


尼采(1844—1900),出生于莱比锡附近的洛克镇。父亲是路德教派的牧师,因此尼采接受了神学的教育,但后来在波恩大学期间他失去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开始了他的哲学道路。承袭自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尼采的作品中,超人、上帝已死、主人和奴隶的道德、强力意志(亦译权力意志)是非常有名的。尼采的学说对后世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代哲学家中,尼采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等于疯子的来源

现在,当我们听到一个人研究哲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善意地劝告:“你可千万不要变成疯子啊。”事实上,历史上如此之多的哲学家,变成疯子的仅有一个,而恰恰这一个影响极为广大,他就是尼采。

尼采疯病的来源大概是没办法再知道了,因为尼采已经死去了。不过诸多的研究表明,尼采的疯病与哲学研究并无太大的关联。尼采主要是因为幼年时目睹其父的死亡,以及伴随他一生的体弱多病,最重要的是偏头痛这些遗传病症,才导致了他最后的疯狂。尼采一直认为,由于父亲在三十五岁那年去世,遗传了父亲偏头痛、近视、眩晕头痛等病症的他肯定也会在三十五岁,也就是父亲死亡的那个年纪去世。同时,由于父亲的过早死亡,尼采是和妹妹们一起由他的母亲和姑母等几位女性抚养长大的。因而尼采深受她们影响,心理上带着一种“女人气”。小时候的尼采头颅硕大,身材瘦小,眼睛斜视却智力过人,性情上内向孤傲。由于一直和妹妹在一起,所以尼采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玩耍过,他怕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说话。这些都为尼采后来孤独的流浪埋下了因子。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在尼采的哲学中,他对意志力近乎偏执的要求也许也是由于这个因素。因为尼采认为,天才等于神经病。而强力意志所要求的恰恰就是一个超人的人。

那匹可怜的马

尼采发疯传说是因为一匹马。那时,尼采尽管身体衰弱,精神经常混乱,但还是能在清晰的时候走出书房去散步,放松心情。但是在1889年的某个傍晚,当尼采顺着与往常一样的道路进行着他的散步之旅时,悲剧发生了。

尼采看到一匹老马拉着沉重的车,在那里艰难地前进,而马的主人却残忍地挥着皮鞭,使劲地抽打着那匹马,尼采当即疯狂地跑上前抱住了那匹马,失声痛哭,大叫道:“我可怜的兄弟啊。”随后尼采就疯了。

这和尼采“主人和奴隶的道德”有关。在这当中,尼采阐述了主人和奴隶道德之间的差别。在主人道德来说是对于生命的颂扬,而奴隶道德则是对主人的愤恨。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借第一篇专文将基督教的道德观追溯至那个被他称为“奴隶借由道德造反”的时期,他描述了社会底层的成员对于那些强大、富有而高贵的上层成员的“怨恨”。贵族成员们是以“好、坏”作为价值的区分标准,认为他们在社会中所占的优势证明了他们自身的优越,并且藐视那些底层的成员。而奴隶们则发现他们无法面对自己被强者征服的事实,于是构思出了一套“想象的复仇”,将那些强者描述为“恶”,并将他们自身描述为“善”,也因此建构出了基督教的道德观,透过这套道德观,无能而软弱的成员才有资格住在地球上。在第二篇专文中尼采则描述了在这套道德观出现前社会的景象(他将之称为“传统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伤害人的权力来自于一个人的能力,就如同动物也有记忆和进行承诺的能力一般,违背承诺者遭受的惩罚就是被施加暴力伤害。也因此,依据尼采的说法,施加惩罚的传统并不是来自于任何道德目标或理论。“坏的结果”也是在道德观浮现前的社会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自由四处游荡和进行劫掠,他所带有的暴力的动物本性便会转而发泄至自己身上。在第三篇专文里尼采则讨论到了基督教道德观里所呈现的“完美的禁欲者”的概念。尼采主张,埋藏在这个禁欲概念之后的只不过是一连串可笑而又没有根据的迷信,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迷信仍然企图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败人类。

上帝已死

这是尼采最著名的命题,也可以说是尼采为世人所熟知的一句话,甚至有人说这是尼采之所以发疯的原因。因为在说出上帝已死之后,尼采又说:“我就是上帝。”上帝代表的是基督教的伦理要求,就像孔子代表儒家的伦理一样,当尼采说出上帝已死时,这样的命题直接引发了后世存在主义的中心论点:若没有上帝,那么就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若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律,那人类应该如何自处?当然,尼采说的“上帝已死”不是说上帝这个实质存在的物质实体死亡了,而是基督教的道德伦理在尼采的学说中被批判了。在《瞧,这个人》中,尼采揭露基督教的道德本质时记录下了明确的与众不同的言论。他说:“对基督教的盲目崇拜是典型的罪恶——违背生命的罪恶。”最可怕的东西就是“好人的概念,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站在了所有的软弱、病态、衰落——自我忍受——的东西的一边”。

而对软弱、友善、美好等词的蔑视的来源则是尼采所一直强调并身体力行的超人和强力意志。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先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统治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它深深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

超人和强力意志

尼采的身体一直是病恹恹的状态,并且他的生活也极端困苦糟糕,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比较沉重的打击,很容易使人陷入消沉。相反,尼采却一直要求自己要以坚强无比的意志来生活。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相比较,承袭于叔本华的尼采比叔本华积极很多。叔本华处于绝对的消极悲观主义,认为人类只有断绝生命之源才能从永恒的痛苦中解脱,尼采却奋发向上。他同样认为人类处于永恒的痛苦当中,但人类的目标是成为超人。超人,在尼采的书中被定义为拥有强力意志,可以完美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

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绝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的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做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地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地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强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采说:“我的作品将在百年之后得到重视。”

“想到有朝一日,我会被最没资格的人尊崇、歪曲……我就感到恐惧。”

也许尼采在看到他那个具有反犹主义和法西斯思想的妹夫时已经有了预感,后来,尼采的哲学果真被他的妹妹伊丽莎白歪曲篡改,作为附和法西斯的言论,使尼采蒙受法西斯污名长达几十年之久。直到有学者将尼采的所有手稿从伊丽莎白手中抢出,进行了重新梳理,将被伊丽莎白篡改、删改和歪曲的文本都进行了重新的排版之后,尼采才得到平反。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讯 | 尼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