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小读者留言问我:高考完可以恋爱吗?
其实对这个问题提出疑惑不是她年幼无知,这个问题反应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忽略和性文化教育的缺失,背后其实是对性行为的恐慌。
月考结束,校园每个角落都贴着为高考加油打气的标语,公布栏旁边红色加粗的60天倒计时牌格外醒目,路过的每个少年都行色匆匆,争分夺秒。
这个男生每次学校成绩排名都排在她前面一位,所以她每次路过隔壁教室都会特意寻他几眼。
女孩名叫朵朵,爆炸美丽,爆炸智慧,学习成绩年年班级第一。一直以来情书不断,追求者云云,但是她都心无旁骛。
直至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后,
她隔三岔五去问他个题目,借个东西,
后来他们就一起打饭,一起下自习,一起回家,顿时流言四起。
早恋在老师和家长眼里那就是洪水猛兽,再加上高考临近,大敌当前,岂容儿女情长。
于是每次回家朵朵的妈妈就含沙射影地劝诫,于是班主任也时不时蜻蜓点水语重心长地教导。
直到后来朵朵索性拉着男生一起在两个班主任面前保证发乎情,止乎礼,绝不影响学习。
成绩好的学生早恋在高考这个人生关卡面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过去了。
朵朵和男孩都考上了重本,两人约着报考了同一个大学。
朵朵的妈妈依然担忧不减,每次朵朵出门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哪几个人一起出去的啊,晚饭前必须回家,绝对不能单独和男生在一起等等,更别提毕业旅游了。
朵朵为这事跟她从前无话不说的妈妈彻底决裂了。
其实朵朵妈妈真正担心的是什么呢?
还有些夸张的家长,一听说孩子早恋了就着急上火,先是不问缘由把孩子揪过去歇斯底里地教育一顿,然后直接粗暴简单地下封杀令、没收手机电脑、禁止往来,并时刻提防着他们见面。
中国式的父母都是伟大、正确、高高在上的,他们从来不谈性,他们觉得性是一件让人羞于启齿的事,
但是他们对性的担忧一直都在。
他们没有办法跟孩子单刀直入,我是担心你们单独在一起可能会发生性行为。
他们也没有办法跟孩子说第一次性行为意味着什么,要是碰到《欢乐颂2》里面应勤那样的家庭会不会吃亏?
他们更没有办法淡定地跟孩子说女生初潮后身体已经可以受孕了,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很有可能导致意外怀孕。
如果意外怀孕了你们是要放弃学业奉子成婚,还是要选择流产,
流产手术就是从女性的子宫把把受精卵吸取出来,顺便把附着在子宫壁上的组织刮干净,
这个手术对女生的子宫壁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女孩子伤害更大,
而你们在性行为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没有?
大部分父母由于自身性观念的匮乏,
他们没有办法把对于性行为的担忧具体地表达出来,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阻止他们见面,往往适得其反。
有的孩子因为不想触怒父母,选择隐藏式见面。
年轻的身体,躁动的荷尔蒙,
有一些好奇再正常不过,
但是他们对于两性一无所知。
真的发生了性行为一方面觉得羞耻,
另一方面又觉得愧对父母。
没有人给他们疏导,也没有经验,
真的意外怀孕了第一时间就去百度,
可能听信某个人的言论去药店买堕胎药药物流产,
可能因为一些三分钟无痛人流的小广告去一些不正规的医院或小诊所解决,
这些选择背后隐患是极其令人心忧的,
甚至有些女孩子因此丧命或终身不能生育。
在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如果不能主动跟孩子沟通性,孩子有的是渠道可以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但是内容客观与否真实几何无从得知。
有时候家庭的本质也是一场合作,父母的成长如果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那注定与孩子渐行渐远,而父母们也注定错过了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刻。
如果父母可以平等地、平和地跟孩子沟通,他们遇到了这样的事几率会低得多,
没有了会让父母失望、生气的情绪压力,他们会更愿意第一时间跟父母说,
很多孩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很多父母也不会那么焦虑孩子早恋。
我们今天的逃避,
才会让我们的孩子相信三分钟无痛人流这样不负责的宣传广告,并看着他们前赴后继、深受其害。
我们继续逃避,
才会让刘文利先生呕心沥血编著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这套共12册,三观正的良心科普书籍引发全民尴尬、备受争议甚至下架。
所以,你问,高考完可以恋爱吗?
我以追求幸福的名义回答你,可以。
毕竟这个世上多个人爱你,让你学会感受爱和表达爱,是幸福的。
只要你明白每种自由都有代价,每种选择都有成本,恋爱不分高考前后。
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正视性,性不是洪水猛兽,
它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人非常正常的行为。
教育应该面向未来。
我们应该直面问题,而不是猫儿盖屎,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