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七个习惯模型

这个模型贯穿全文,作者对每一点和其他几点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读完只有大写的服

这段时间看得勤,每天看一章左右,好几次晚上看完都想写点读书笔记,但是又感觉写不出来,书中讲述的很多都是对生活工作极其有用的,随手拎几个自己的感受

对书的整体感受

我一般对鸡汤式的文章或是书都有点看不下去,这本书如果是就直接摆我面前,我肯定是拒绝看的,是因为 Emac 做了一次分享,对书中的大致内容进行简要说明,而且 Yeming 哥哥也极力推荐,说对自己影响很大,于是引发了我阅读的兴趣。

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这并非鸡汤,作者文中所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自然法则,他也表明,这本书之所以在全球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他自己制定也并非他想出来的,他只是对这些自然法则进行了整理,并对这些法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以我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有意思,而且是心服口服地愿意按照文中所提的准则去做,而且应该要再多读几遍说几点印象深刻的

勿忘初心,以终为始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初衷是什么,便随波逐流,做着旁人希望我们做的事,或是为了得到认可,或是为了财富,为了名气,但当停下来回顾时,便发现一切都不是自己原先想要的样子。做一件事如果以最终的目的来驱动自己,便一定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是急功近利了而已。文中作者很喜欢举例阐述自己的观念,我这里也举个例吧

刚毕业我在一个三线城市,没有人交流,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解决小问题,于是我开始在博客中记录一些低级错误,到后来开始整理一些常用的简单功能。后来建了一个群大家有问题在群里交流,还可以互相帮助,这样我一个问题不用回答 N 次。

在我从业的这两年期间,很多人都会比较薪水,一旦讨论起薪水,大家就会无比浮躁,后来我开始禁止大家讨论薪资,有些人说“薪水少的都不敢出来说话”,而且有些薪水拿得高的大放厥词“简直是拉低行业平均值,给行业拖后腿”当时我就 T 出去了。

薪资这个东西抛开地域,公司福利等很多因素单纯地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在刚毕业的一年多,我处于道理我都懂,但是臣妾做不到的状态,所以讨论薪水这个事我是直接抵触,避而不谈。

但是在来了上海半年多,公司开始发展,而且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那时候工作特别忙,特别累,公司开始扩大也会有一些问题开始暴露,我整个人都比较焦躁,而且那时候项目总是有问题,我内心很有挫败感,内心很想放弃的感觉,但是又有些不甘心,想要把这个项目优化好,而且关于薪水浮躁的大环境真的是会影响人的。

后来 CTO 找我谈话,关于职业的一些聊了一些吧,我说到关于项目的事情,他笑着说,没有啊,这个跟我们开始的版本比较起来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我苦笑着回应,但是内心还是没有说服自己,后来找了一些以前的同事,亮大叔,还有一些以前的同学聊了下,总算心定了不少,于是继续以往的状态,真正想通是在15年9,10月份吧,那段时间在筹备结婚的事情,关于自己的以后也想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与心态,心态一定要好,而且心态要摆正。其实自己最初水平很差的时候就是 一心要提升自己,刚有点进步的时候感觉自己要上天,忘了自己的初心,也忘了最终的目标,所以才会很浮躁,必须要沉下心来学习。

我的偶像是邓紫棋,她曾经备受争议,后来她熬过去那段时间后她说,原来她看到网上那些负面评价,她会很不舒服,于是她就更加要证明给别人看,而且拒绝看到那些负面的言论,但是在自己看开之后,她内心不再拧着一股劲,也不怕再看到那些言论,因为真的是不在乎了。

我原来听到人家谈论职业发展,谈论薪资,就是这种心态,避而不谈,不愿意听到,但是现在我是真的可以坦然面对,这种内心的转变对自己意义重大,现在我可以抛开一切无谓的干扰专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以后都会要保持这个目标。

PS:最近很多iOS 薪资下调的新闻,恐慌的都是刚培训出来的孩子们,但是我看到的很多技术精湛以及稳扎稳打的程序员们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价格虚高不利于行业和自身的发展,纷纷表示现在这才是正常的。

要注意倾听

如果对方在跟你讲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他的意见,一定要认真的倾听,不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也不是要你发表你的看法,就是倾听,如果对方向你寻求帮助,给予最大的支持。

这方面我觉得我应该做的比较差,而且我们整个家庭都做得比较差,在我父母开始吵架时,他们都会强烈表达自己的不满,一个人说了自己哪里委屈,另一个人便说自己的委屈,如此循环下去,最终变成激烈的争吵,有时候吵架的原因都已经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因为都没有去听对方的心声,于是矛盾总是在激化,却从未得到解决,于是每次的矛盾激化都会再次带着之前的矛盾,一次次的越滚越大。

上次在家我爸妈在楼下吵架,于是我下去调解,像往常一样,对话没法进行下去。我只能强制性打断我爸爸的发言,让我妈妈先说,在我妈妈说道我爸爸从来没有主动给她倒过一杯水的时候,我直接让我爸爸去给我妈妈倒水,我爸爸说:她不需要喝水。我说她需不需要是一回事,你倒没倒是另一回事,我爸爸很不好意思地去倒了一杯水,尴尬地笑着说讲了这么久口干了了,喝杯水吧。

后来我一直对我爸进行干扰,让我妈说完,后来慢慢两个人情绪稍微稳定下来,才进入到争吵的真正原因上,开始讨论那件引发争论的事。虽然我可能也并不对,我直接干扰了我爸的发言,但是他们俩必须有一个人停下来听,场面才能得到控制。事实证明,我上次的干扰是一些效果,我妈说我爸有些许进步。

我自己做得也不好,我以前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别人说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我有听别人说话,然后我发表了意见和看法,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我只是打断了人家的发言,我话比较多,倾听这点对我来说可能是最难的事情

先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这一点一开始我是最不理解的,难道不是最先做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吗?
但其实如果重点在于重要而且紧急的事件,那么在这个象限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压得你喘不上气,应该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处理,处理事情才能游刃有余,所有事情才会按照优先级被得到处理,而不是越堆越多。

这个也是才想通,尤其是在于改 bug 这件事情上,我们觉得时间紧急,所以写代码时不注意性能,只想着赶紧做好发布,于是在发布之后问题很多,然后我们急着改 bug,但是往往是改了一个 bug,又制造了一个 bug,很多时候,如果在改 bug 的过程中,理一下整体的逻辑,进行梳理,那么这一整块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我们 CTO 总是和我们说:

你来过的地方要比你来之前更干净

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功能的堆叠,在某个我们需要添加功能的地方加一行能实现功能的代码,不进行整体的考虑,那么这里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在处理事情这件事情上,应该要提前在轻重缓急列好清单,以免在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的时间(比如刷微信,刷微博等)

关于手机,记得当时智能手机或是 App 刚开始流行时,有这么一句让大家振奋的话:

利用你的碎片时间

但是现在,有时候整块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玩手机成为习惯,有时候一发不可收拾,我现在已经在玩手机的事情上有了一些改善,最痴迷的时候应该是刚换了 iPhone 5s 的时候,因为之前的手机性能太差,我只用来打电话,后来就是一种习惯,但是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比如说上厕所本来只需要5分钟,拿着手机就会变成10分钟甚至更多,上班的时候如果刷手机就容易打断自己的思维等等。

关于刷手机这点我现在已经有些改善,虽然我并不抵制这个东西,但是在和朋友吃饭时玩手机,或是与人交流时刷手机(偶尔看一下或是处理一些消息不算在内)这种情况我是非常不能容忍的。

手机已经替代了你的闹钟,日程,记事本,不要再让它替代你的家人

最后,由于最近看这书以及快到年底了,做了一些总结,我朋友说我最近成天整些鸡汤啊,感慨,我也感觉好像是挺烦的,少说多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