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去往何处

少不更事时,家中的读物唯教科书耳。记忆中初中所谓的副科:生物、历史、地理是我百看不厌的主要精神食粮。此外,课外书、报刊杂志只是作文课上,从语文教师口中听到的能充实文学积累的“传说”的东西。

进入中专,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学校是有图书馆的(全校师生总人数公为600余人,其图书馆的大小可想而知,充其量叫图书室更合适)。然而所阅书目不过是盲从式,金庸、古龙、温瑞安、李凉,武侠小说成了主要菜肴。偶尔关注一下女生爱看的琼瑶之类。仍记得国文老师对此是痛心疾首,总是振臂高呼:名著!名著!最无奈的莫过于每周抄二首诗词让我们背诵。因此,至今每见一条河流,即迸出:“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每征服一座高山,即高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今想起这些,方知那位国文老师的心是孤寂的,但我想,真正与她共鸣过后,心境才不至孤寂。人生就像一幕幕戏剧,每日上演着不同的悲欢离合。工作后,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读书恨少。一切的根源自己归位于文凭太低,于是追求一纸文凭成了数年的奋斗目标。法律,汉语言,教育管理,英语。。。凡是能尝试过的路径几乎都一一试过,这一切注定我的坎坷人生,青春也在这无数次的尝试中消磨殆尽。到头来,发现应试的书籍是如此枯燥,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让人厌倦,功利的东西太沉太沉了,它让人永远无法体会真正阅读的内涵!

重返象牙塔时,发现原来多彩的大学梦是这么的平淡无奇。十年磨一剑,出鞘时望着大学校园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好在周遭“考研热”窒息得让我跃跃欲试,选择专业时,方才如梦初醒,原来十几年来,从事的与所学的没有一项成为自己的专业。于是选择了“鸡肋”(历史学)。埋头奋斗时,还未从考研的梦中醒来,方知自己已为人夫,为人父了,生活的担子千钧重地压在肩头。。。。。。

男人啊,生活着,努力着,姑且的维持这种平衡吧,没有了应试的烦恼,心还真的如此平静地沉醉于阅读中,读书二十载第一次感觉到阅读是一种享受。心静时每每为古人的只言片语而惊叹不已;烦躁时亦会为作品中的主角“喜怒无常”。再回首时,看着周围充斥着的八卦、娱乐、访谈、电影、电视剧。。。却越发倍感“反胃”与“恶心”,换不起来我一丝“食欲”。

子曰:三十有惑,四十不知天命。年近三十,其惑曰:我的精神去往何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精神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