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石门坎

怀古石门坎

怀古石门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宣教课上,多次被一个小地方搅动心弦,魂牵梦绕。今天,我们来了,石门坎!

在这里,是英国牧师柏格理开启宣教之旅的地方;

在这里,是他创建了苗文、办校的地方;

在这里,是他感染伤寒与世长辞的地方。

云遮雾绕的乌蒙山,是传说夸父追日的荒野,在这荒芜之地却因柏格理洒下的汗滴而凝成了隽永的宣教热土。

是这位“上帝使者”为石门坎带来了《圣经》、教堂、学校、和“老苗文”,带来硕大的洋草莓、手风琴和足球。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个边远和荒凉的地方,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成为“西南苗族文化最高区”,“苗族文化的复兴圣地”,并创造了西部苗文。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出了两位博士,20名厅级干部,称得上贵州的一代精英,这无疑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据说那时海外来信,信封上只要写个“中国石门坎”,就能收到——看起来就这么简单,其实却很不简单!

从我们老家开车到这儿,用了32个小时,但此时的石门坎,被涂上一层孤寂而静谧的夕光,我踩在裸露的岩石台阶上,努力回望在这生发曾经的辉煌。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这首低沉的苗族古歌,在石门坎的《溯源碑》上提到的古歌,开始暗流般地向我的耳边袭来。我努力闭上潮润的双眼,心却五味杂陈的开始翻腾。

一百多年前,伯格理孤独而来,一百多年后,石门坎孤寂而存,似乎这儿发生过什么,在史书上大量的文献记录。似乎什么都没发生,只留下残垣断臂及青草凄凄的记忆。

石门坎文化已悲壮地衰落了!

车摇摇晃晃的驶过黄土坎,说不清内心是苦涩还是幸运。我曾陶醉于想象中的石门坎,又震慑于感觉中的石门坎,而今呢,却将孤独留给了石门坎。

中国“石门坎”,你的明天将如何?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耶6:16 )

石牧与你同行!

怀古石门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怀古石门坎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古石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