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观察永澄老师50天“实验记录”--(30天-39天)

第30天

#观察永澄50天——30天#

《永澄:万物互联是如何通过系统来影响我们的成长的》

[问题}

请你通过任何方式去找寻到,当万物互联之后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我希望你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思考,而不是随便找几条贴上来,请至少找到七条内容。

[回答]
万物互联之后,会对我们生活、学习、情感带来很大的影响,可以带来好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带来了不好的地方。

1
学习:
学习方式的改变,从传统的记忆知识,到现在的提取搜索知识。
信息流通的加速,缩短了人们学习的时间,学习可以快速得到反馈。
同时随着信息的增多,大量的信息,让人们越来越陷入学习的焦虑,信息传播太多太快,不知从何学起,更多的是知道信息,而不会用它来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
2
情感:
带来的好处是拉近了空间、时间跟距离,人与人的感情因为新兴网络的发达,对距离、时间、空间的改变了传统只依靠亲朋好友,从而加速了与陌生人间相互合作的关系。
带来的问题是: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财富之间的差异,带来了阶级的划分,形成了固定的阶级圈层,人们更多的愿意跟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相同的合作,不同阶级观念的人很难融在一起。
3
社会:
万物互联产生了超级城市,越是资源集中的地方,越吸引优质的人才,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形成良性的循环。
相反那些城乡小镇,本身资源就不多,随着大量的流失人才,无法产生竞争力,也吸引不了优质的资源,反而会越来越贫困落后。
4
衣:
衣服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购物的渠道也很多,从传统的只有商场街道门面,到现在的线上下全球全网网购。
购买产地也从本土到外省,到国外到全球各地,可以随时随地购买。
同时带来的问题是:
选择越多,越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丧失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能力,而是更多去追求潮流,追求明星同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很多衣服只穿一次或买来不喜欢就不穿。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断舍离,对服饰生活做减法。
5
食:
食材的种类变多,半成品,成品、加工品、熟食品、包装品等等。
食物已经没有越来越明显的边界了,从当地的特色到,全国各地不同菜系品尝 ,原材料也越来越多。
带来的问题是:很多食品生产商,为了增加销量,而添加大量的食品化工用料,对人体的伤害也是越来越大。
病从口入,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一些天然的,无加工的食品,追着进口食品,对国内食品的信任度一再下降。
6
住:
万物互联带来了旅游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黄金旅游周,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以及住宿行业。
越来越多人通过旅游区开店住宿,享受了万物互联带来的连接红利。
同时存在的问题:住宿的人身安全性,隐蔽性,信息的安全性等都存在很多隐患。
7
行:
信息的万物互联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人们越来越愿意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给公司带来了全球的视野,跨国合作办公,出国旅游,加强了国与国的联系,减弱了文化的边界。
同时存在的问题:随着出国的机会增多,国外留学,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人身安全存在的隐患。

                                         第31天

#观察永澄50天——31天#

《永澄:遵循这条规则写文章,让他人对你的好感翻倍》

1

你有没有在哪个细节上,会对自己特别高标准要求,并因此而受到意外惊喜?如果有,请讲讲这个标准是什么吧?

我会在线下的课程流程上,会有一个高的标准。

至少提前一周的准备:

(1)首先准备课程的思维导图大纲;

(2)接着根据流程导图大纲来写ppt;

(3)然后设计课程上的提问互动内容;

(4)根据大纲ppt流程内容写逐字稿件;

(5)最后开始音频视频的练习时间把控。

当时第一次线下课程就是按这个流程来设计,有讲解、有小组间的讨论、有问题解答、还有课后作业,当时讲完时意外获得大家的好评,觉得都不像是第一次的分享。

因为有前期的大量准备练习,以及按照流程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过错,增加了我讲课的信心,让大家收获良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

如果没有接下来,你准备将哪件事情的标准提起来,并且像我一样写下来呢?

准备将学习质量的提高:

(1)首先要想学好,就要去向所在行业头部老师去学习,增加学习的必要难度。

(2)寻找实践当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3)筛选学习内容,定期更新替换解决问题的信息,筛选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4)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并把自己所学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把知识串联起来。

(5)增加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维度,不断完善构建自己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知体系。

                                 第32天

#观察永澄50天——32天#

《永澄:问题的唯一原因,用三层系统给出解释》


请使用三层系统的方式,按照套路分析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着找出问题发生的关键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如果依然解决不了的话,那给出你要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遇到的问题是:每天安排的日程较多。

1 用三层系统解决方案为:
(1)每天观察永澄50天文章,回答问题至少
2到3篇,补齐之前落下的文章。
(2)《跃迁》领读的直播分享,并做记录保存到印象笔记。
(3)照看孩子,并培养她独立上厕所习惯。
有效层:(1)(2)(3)
悖论层:这三者都想以高标准完成,时间显然不够。
解决层:增加一个维度,让老公晚上下班照顾孩子。添加元素,改变元素间的关系。
原有系统元素:我、孩子、文章、直播。
现有系统元素:我、爱人、孩子、文章、直播。
添加了一个元素,改变了元素间的关系,增加了维度,构成更高维的系统。

2 用RSQC模型解决问题:

R——范围:
(1)观察永澄50天文章;
(2)《跃迁》领读学会系统思维
(3)照看孩子培养生活习惯;

S——进度:时间为8月底完成。

Q——质量:高质量完成。

C——成本:持续投入成本。(学习3小时,看孩全天)

保持进度质量不变,范围增加,成本相应增加。

进度质量不变,范围不变,只能增加成本时间,加大学习时间。(让爱人照顾,学习时间增加,照顾孩子,时间减少)

                                    第33天

#观察永澄50天——33天#

《永澄:怎么养,这么有启发的游戏,是不是一看就会呀?》

1

如果今天的文章可以让你审视自己,你是否出现过,高估自己能力的情况?

是否因为高估能力而导致出现问题,自己逃避或者推卸责任?

【回答】

经常出现高估自己的能力,最常出现的就是:每日日程计划安排任务较多,但是却真正执行完成的很少,高估了自己做事的注意力、执行力、自律能力,以及完成事情的时间。

【案例】

上周周末让自己,连续参加几场学习线下培训,以为自己能学完,有所收获输出。

结果造成自己学习的任务加重,导致原计划观察永澄50天文章以及领读直播没有时间学习。

造成堆积了太多任务没有完成,而潜意识要逃避,或者直接自我安慰找理由推卸责任,认为只所以要参加线下活动,是因为要提高社交能力,接触不同的学习平台。

除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学习启发外,并没形成行动,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习太多不如只学一样,并把它运用实践熟练掌握。

2

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你怎么避免启发感带来的陷阱?

【回答】

(1)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战略思维,以及管理理论?

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先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战略思维,就是一种长期选择,尤其选择自已不要做什么?

管理理念就是问自己,我如何解决问题。

不要急着先解决问题,而应该先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先有战略思维,其次再是管理理念。

参加学习时要问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而不是怎么去学,学后能解决什么问题?

(2)文章中提到的4个启发:

判断成果、多做必要难度事情、少学多做、能力圈做事。

3在这次的《跃迁》共读活动中,你准备将自己的行为作出哪些调整?

【回答】

制定长期的战略思维,学习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个人认知体系,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学习的原因是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有系统流程化的思维方法,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层次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有了战略思维、学习的目的和原因,再来制定具体的战术如何达成:

(1)完成观察永澄50天计划,及领读直播的问题回答,作为初始条件,能进入永澄老师的学习小群。

(2)在学习生活中思考,以永澄老师的25个问题列表,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跃迁式发展方案。

(3)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会,可以整理成课程,分享给其他学员,在分享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最终以教为学教会他人。

                                      第34天

#观察永澄老师50天——34天#

《永澄:如何用分形原理思考战略问题?》

1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很努力的在做事情,后来发现自己在做小分形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你会思考哪些事情?

【回答】

通过学习今天的文章,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做小分形的事情。

【案例】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参加过很多的线上训练营:写作类、整理课、演讲类、知识管理类等。

一直在不断的输入,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却很少关注输出,学到的信息无法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杂乱的堆积在一起,到现在都没有时间去整理梳理。

不断的输入,造成信息的拥堵,学了很多的东西,却没有解决当下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

如果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我会思考以下2点。

(1)学习长远的规划:

从长远思考学习是为了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能与大规模的陌生人进行协作能力。

形成自己差异化的标签,能被他人快速识别出来,拥有自己的能力圈,并在能力圈中做事。

除了学习本身之外,能不能借助现有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势能?能不能寻找到人脉中心的节点,并以此进行合作,认识更多不同阶层的人。

(2)短期学习的规划:

短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不断持续积累,用来解决当下困扰自己的问题。

在学习思考中寻找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

如何把书中的知识信息理论,转化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友能力,以及养成生活的好习惯?

是自己学习育儿书籍,订阅育儿专栏,参加育儿教育培训,或者是直接请育儿老师指导?哪种学习方法,更好?

                            第35天

#观察永澄老师50天--35天#

《永澄:不带金箍,无法救你,带上金箍,如何爱你》

1 “在你眼中,永澄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之前在里投稿“跟永澄老师一起《跃迁》”文章里面总结了老师的3个优秀品质:

(1)做人做事靠谱。

从老师的文章中,每次的活动中觉得老师是一个特靠谱之人: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给学员强烈的能力便捷确定性,知道什么情况下找你学习什么东西,能解决到什么程度,这都是确定的。

(2)做事有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别人的标准。

学习态度的确定性,就是要必要的难度,只寻找同频率,价值观世界观相同的学员,这样能更快的实现跃迁,而不是增加边际成本。

罗胖曾经说过:“混世界要有基础的态度,认死理,坚持下去,不要推算很多情况”

(3)对未知事物,新事物保持开发的心态,做事情低调,只专注自己内容品质的打造。

                                   第36天

#观察永澄50天——36天#

《永澄: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发现它不仅不对,还挡住了你的发展,当你突破之后,带来了一段巨大的成长和提升,有的话讲给我听听吧。

【回答】

有,之前一直想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构建自己的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从最开始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开始,就想着所学习不同学科有用的东西知识,然后把它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当时并没有深度思考,让自己拥有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让自己知道的多了解了多,出去谈的时候有话题聊吗?

因为这一个学习思维误区,让我去参加不同的老师以及线上下的课程,浪费了我大把的精力时间,金钱,不能说没有作用,有确实是让我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带来了新的观念、认知的改变。

但是却对我的生活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变,陷入了低水平的努力中,造成我很努力学习的一种假象。

而这些学习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却一直没有改善,只会越来越加重问题。

改变:

1把之前一直用印象笔记来只是保存收藏文章,改成问题收集。

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收集文章,促进加深自己的思考。

收集文章前会问自己3个问题:

(1)为什么收集此文章?

(2)文章中有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3)它对我的工作生活能带来什么帮助?如何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

现在用这种方法不会过多的去收集文章,只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而且会经过是深度思考。

2 把终身学习者思维,转化为终身提问者思维。

不再追求过多有用的知识,而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为目的去学习。

用提问的方式,把自己所学的碎片换知识相连接在一起。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两种学习方式思维的改变,我觉得不再陷入学习的焦虑中,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买的书或者订的专栏一定要学完,而是当做解决问题的素材便于学习查阅,其中的某一部分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第37天

#观察永澄老师50天——37天#

《永澄:茫然的时候,要重建你的意义感》

【问题】

你认为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你认为观察我的跃迁实验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跃迁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

1 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首先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在生活学习成长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三观体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让现实的世界逐步去接近真实的世界,就像永澄老师说的,现实世界是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投影中。

人生观,你是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的,你是如何来度过这一生的?或者是你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价值观,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最看重的价值是什么?

目前还在构建自己的三观体系,这是最最基本的,后期随着认知的不断升级,会对三观进行逐步的完善更新。

2 通过每天观察,永澄50天回答问题,其实是通过问题来促进我的一个思考,把我之前所学的碎片化知识认知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认知观点。

通过学习领读跃迁的直播,以及对25个问题的思考,给我思维认知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让我可以从更高的维度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顺势而为。

3跃迁对我的意义就是:让我的学习生活有了长远的规划,以不断的实现自己的跃迁为学习目的。

根据实现跃迁的目的,来制定相应的目标,先去思考自己想实现哪方面的跃迁?然后根据制定的目标,来分解任务细化到具体的行动中。

                              第38天

#观察永澄50天——38天#

《永澄:成为幕布布道师》

【问题】

1如果你想要借助一个平台实现自己势能的拉升,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2你如何识别哪个平台有机会可以去站位呢?

3如果你要通过幕布展现自己,你会怎么做呢?

【回答】

1-1首先是要加入这个平台,了解这个平台的最基本的业务是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2然后向这个平台的操作高手学习,看他们的使用方**是什么?

1-3先学习模仿,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定义属于自己的使用方法,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去宣传,及时与平台反馈,沟通使用情况。

如果想要借助一个平台实现自己势能的拉升,我觉得不光是作为一个使用者,更应该站在一个相互合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我能为这个平台提供什么?

通过及时反馈与平台的运营工作人员建立联系,了解一下他的平台是如何运营的,询问个人用户能提供什么帮助?最好能建立一个合作的关系。

2-1根据幂律分布,我会去识别这个平台是不是这个头部效应:看它的一个客户使用量,宣传的平台有哪些?有哪些的支持与哪些商家的合作?

2-2了解这个平台现在所在的阶段是:红利期、发展期、衰退期等,如果是红利期与发展期,尽快的加入站位,如果是行业衰退期的话就不会再参与。

2-3了解了基本的平台信息之后,然后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利用这个平台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还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一个势能的跃迁?只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具体行动怎么做?

3-1关于幕布,我是第一次听说,其实没有想好怎么要用?

首先得了解幕布是做什么的?它能提供哪些工具?我想用幕布来完成什么?是对我的思维,理解,分析进行一个整理吗?

它与其他的工具类,比如思维导图,以及印象笔记,其中的差别是什么?各自的属性功能是什么?以及优势是什么?

3-2只有先想清楚为什么用,然后在用的过程中呢才会知道如何去用?

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人的推荐,觉得好就立马用?之前也是他人推荐一些学习工具,但是没有经过思考而用了,发现一直坚持不下去,除非是能满足我的学习刚需工具。

我觉得之前最大的误区就是,对于工具我会直接用,而没有想着说为什么要用?用它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如果没有进行一个思考的话,寻找一个使用的意义,那我顶多只是说,偶尔用一用,或者不常用,那很难做到深度的使用及学习,更不可能与平台产生连接,借助平台扩大自己势能。

工具只有在非常认同的用户,以及会使用成为高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那才有可能,借助这个平台实现自己势能的拉升以及跃迁,就像永澄老师一样。

                                   第39天

#观察永澄50天——39天#

《永澄:为什么“做多”是一件高概率错误的事情?》

【问题】

1你有没有过无意识做多的情况,然后导致你越来越困惑,甚至崩溃的情况?

2那是一件什么事?如果你现在用专注和开放的策略来解决,你会怎么做呢?

【回答】

有:

2月份刚开始写每日计划时,在每晚临睡前制定第二天的计划中,我会把自己明天想要做的事情全部写上去。

结果导致事情比较多,只是制定计划却没有完成,或者没有执行计划中的事情而临时被其他事情所吸引。

最后让我产生对日程计划表的一个严重怀疑,不在相信日程计划表,觉得没有什么用;另外也会让我陷入对自我的一个自责,觉得自己执行力太差了,没有自律等等,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情绪内耗,形成了恶性的循环。

【解决】

方法一:

无意间阅读了永成老师的一篇关于日程计划的文章《你用不好“日程”计划就会各种失败》,解开了困扰我很久的日计划问题,并根据此文章作为一次线下课程分享的素材之一。

后期根据老师文章中的建议,把日计划分为两部分:日程与日计划。

日程,就是今日必须要做的事;而日计划,就是自己今日定的计划目标,想要完成的任务;先做日程在做日计划。

方法二:

如何用专注和开放的策略来解决:

在制定日程时为了保持做事专注度,我只制定1到2件重要事情去完成,减少了事件的数量,提高了完成事情的质量,以必要难度为目标来要求自己。

从传统的只是在家看书学习,到现在走出去扩大自己学习的开放性。

尝试不同的方式来学习:

(1)社群学习

(2)结交处在人脉中心节点的朋友以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

(3)加入一个线下学习型组织并成为发起人

(4)尝试运营搭建线上的学习型小组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1-4观察永澄老师50天“实验记录”--(30天-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