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末留美儿童反观如今留学热潮

以清末留美儿童反观如今留学热潮_第1张图片
留学热

19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于中国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而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化。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所创导和实施的留学教育,对于改造我国长期闭关锁国的传统封建教育,建立近现代的留学教育制度,培养现代科技人才和外语人才,传播西方的科技知识,发展我国的军工民用企业,改变我国长期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留学生的派遣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点,即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逼迫的危机感深入其内涵。在这种程度上,留美儿童的选派带有“抵御外侮”的目的。洋务教育,由为封建主义服务转变为为资本主义服务,留美儿童的派遣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是洋务派在教育上跨出的关键性一步。

为了适应军事、外交与翻译科技资料的需要,发展我国的军工民用企业,富国强民,改变我国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大力培养外语人才和科技人才,是洋务派所提倡的“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李鸿章说:“中国与洋人接交,比先通其志,达其欲。”幼童出洋留学,是洋务事业发展的客观上的需要,培养熟悉外文的翻译人才,以便在同外国人办理外交事务时“方不受人欺骗”,而且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直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也是洋务派发展文教事业的首创举措。过去虽然有人提出过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多停留在口头上,而洋务派则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一夙愿。

近代留学教育的内容不同于过去,过去偏重于医学、工艺的交流与佛教知识的传授,而近代则是向当时的先进国家学习军政、船政、制造、矿学、铁路、电讯乃至公法与外文等近代技术与带政治性的知识。没有广博深邃的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只能停止在模仿上,而模仿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故选派留美儿童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超越。

历史在某些时候真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且看这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时期的官派留美儿童与今天如火如荼的留学热潮。的确,历史与现实都极大地体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的相对优势与吸引力。但它们的背景和主导力量上却不大相同。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因落后挨打而开始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主导力量为洋务派。而如今的21世纪,经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也已经享有很大的话语权,并且现在的留学热潮源自于民间。而正因为中国已是“今非昔比”,且留学者都是自发、自费,更说明了留学的重大意义与必要性。

洋务运动时期在留美儿童选派问题上,很多家长难以接受让10 岁左右的幼童远赴异域,一别就是15 载,还要签订生死契约,与亲人生同死隔。穿越历史的齿轮细看当今,不乏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就带着举家移民或者放心撒手任孩子独自前往异国修学。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洋务派的留学教育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提要求;二是严考核。洋务派对出国留学的学生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回国时要掌握手工造船技术。而且,对学生严加考核,实时监督留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比如今,或许因为限制的减少甚至利益的增加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留学热。

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今天,中国留学生除了可以“师夷长技”,还可从至少以下三个方面受益: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增加生活阅历以促进心理和情感上的成熟。国外学校的课程设计更注重与时俱进,在“教”上倾向于引导学生,在“学”方面更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以求融会贯通。在留学限制愈少的如今,能否真正促进文化的发展引人深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清末留美儿童反观如今留学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