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明世事炼达人心,静待幸福

抛却情绪的随意行为,人的行事基本还是基于理性思考后的决定,至少是利益盘算后的选择。

以上谈论的是人行为的原则或者出发点,而这些原则的形成与执行又在于人对于世事的认知。儒家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儒家人士“出世”处世的原则,强调一个合格的儒家门徒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人格。这是人经历世事的磨炼总结出适应于自己的规律或者让自己有适应当前社会的能力。

可见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学会并把握为人处事的方法以为自身谋取合适的定位和舒适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个人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的标志或者追求的结果。港剧里常有一句台词: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什么?一个人不知大势不知时务,要么是要浪费自身或者团队的诸多资源要么就是行就逆势之事,必定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劳而归,严重时败亡就在眼前。

当然普通个体没那些所谓的“伟大事业”,我们只需顾好眼前的人和事就好。因此做好生存的事业和照顾自己所爱的亲人这就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也是我们收获幸福的源泉。明确了这二者的本源重要性我们就应该努力均衡二者时间、精力的安排,我们的头脑就该考虑如何去实现这一目的。

我几次写道:生命的美妙就在于我们成就事业之后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享受生命的美好——有钱有闲有生活。在此,这只是我的幸福感悟和期待未必能成为ta人的美好。但我知幸福源于生活的感知并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当幸福的概念在个体头脑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时幸福就会开出别样的花。

我老家村上有个精神不太正常的男人但不会伤人且一向待人很友善。他虽时常游荡于村内但极少坏人心情,他也劳动只是需要人来安排他,真做起事来不比正常人差。他做了事不会问你要金钱的报酬,你只需要给他一顿饭吃提供几班廉价的香烟。因此村里的人非但不讨厌他反而都喜欢他,他也常常乐呵呵的。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近日又见着他在他的小房子门口捯饬自己的卫生,遇人还微笑,我想他必然未曾有过太多心态的变化只是年老了。

我与他交流无几也甚少打听他的事情所以并不清楚他是否曾经感受过寂寞和悲伤。而人是复杂的,我们思虑周边人和事的无常,我们过度解读ta人有害怕ta人过度解读我们,我们期待自己的幸福快乐却往往又因这样的思虑过度和由此的行为过失而失去了本应有的幸福快乐。

我不知道是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乡人幸福多些还是我们这些能够正常思维、对世事有正常认知的人更加幸福。但我想之前这位乡人必定有着最难求的简单纯粹的幸福,这是我们正常人一辈子都难以得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明世事炼达人心,静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