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

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书字字珠玑,都是醍醐灌顶的经典。第二次拜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认认真真学习,把妙言佳句记录如下:

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一些极为有效的勤勉人士,当别人忙的晕头转向的时候(一般人常误以为忙碌就是有干劲的表现),那些有效的勤勉人士却像龟兔赛跑的童话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率先到达目的地。

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

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是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只要他有一天身为管理者,他就不能忘记他的标准、目标和贡献。

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简繁。

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有效。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致力于使工作卓有成效,现实必将迫使他一事无成。

管理中的现实难题: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4)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管理者需要的是一套判断标准,使他能够针对真正重要的事项去工作。

知识工作者彼此之间最难协调。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与这些“旁系人士”主动接触,不能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

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

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

人数越少,规模越小,内部的工作越轻,组织就越接近于完美,就越有存在的理由。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 能有意识的努力去觉察外部世界,则组织内部的事务必将蒙蔽他们,使他们看不见真正的现实。

如果他不致力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

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5个习惯:1)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善于利用长处;4)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要事第一;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