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政治课堂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_第1张图片
本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10月上旬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即在课程实施中,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无论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都离不开课堂里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开展。因为课堂的对话是每节课里最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往往也是一节精彩好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的部分。那么,怎样才是打开课堂对话的正确方式呢?

一、提出优质问题,开启课堂对话

课堂对话的目的,在于推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学生所持观点的重要价值,帮助所有课堂参与者分享和协作建构意义。而开启课堂对话,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统计表明,教师每天要提出200-300个问题,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低水平认知性问题:60%是回忆事实,20%是程序性的;82%的问题是展示性的,即学生已经知道答案的或就存在于教材里。我们只有减少常规的管理型问题、记忆性问题,增加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才能真正开启课堂对话,教师才能“听见”学生的真声音。

教学《企业的经营》一课时,展示了学校门口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照片后,我请学生们来思考:面对“非法占道、人为破坏、违停私藏”的现状,我们应如何破解“共享”难题?学生的反应很快,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政府要大力宣传文明行为;政府可以请协管员、志愿者等帮助引导公民正确停放。可是这个难题不能仅靠政府来破解,还需要经济生活中的其他主体来出力,这也是我将问题的主语由“政府”改为“我们”的缘由。这样一来,学生思考就会由“政府”扩散开:“公民要提高个人素质,在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同时,爱护共享单车”“公民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那些不文明的行为”等等,课堂对话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中慢慢开启。

而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指出:“其实,我们也都知道要文明停放,可是有时候不知道该停哪才合适啊?而且有时候,规定停车点离我的目的地比较远,就只能随便停放路边。我能怎么办?”在真实生活情境的设问中,学生不仅思考问题,而且提出新问题,由师生对话走向生生对话,让高层次的思考互动成为课堂里美妙的乐章。

二、捕捉关键信息,激活课堂对话

课堂对话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它的生成性和不可复制性。即使从同一个问题开始,面对不同的班级与学生,也会生成不同的课堂对话。于是,在每一段课堂之旅里,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追问、对话,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激活课堂对话。

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教学中,我引入了团队心理活动“洞口余生”,让学生们自行选择出唯一可以离开洞口的人,并在小组讨论中归纳选择的理由。八班有五位学生选择了“怀胎8月、即将孕育出小生命的孕妇”,他们在阐述理由的时候说道:“我们选择孕妇是因为她是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的保护。”这个理由是八班特有的,让我惊喜:“为什么弱势群体需要保护?”学生回答:“因为弱势群体原本的生存能力就相对弱,如果不特殊照顾会更容易受到伤害。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最打动人心的一幕是——他们说:‘小孩与妇女优先’。面对生死时刻,我们不是应该要先保护弱者吗?”

课堂对话开始时,学生会不断的产生新词汇、新语境,而教师则要敏锐地捕捉这些信息,再巧妙地运用“为什么”进行追问,构成更多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曾经如此?”“为什么可能如此?”“为什么现在如此?”这样,课堂对话就会愈发灵动而精彩。

    三、发挥学生主体,走向深度对话

开启课堂对话时,教师发言的比例与学生发言的比例大约为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然而,教师纵使有再好的教学观念,如果离开学生的学习实践,也无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我们只有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呈现推理性、创造评价性的回答,才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时,我以当时的热点——南海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模拟中国、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各主要利益国的立场,在分角色的阐述中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重要观点。学生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与课堂上的网络搜索,补充整理,形成所在国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各国的国家利益,更能理解“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通过组内的阐述、辩论,各小组的学生们都给出了合乎立场与逻辑的创造性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话语权转给了学生,通过提示问题激活学生先前的学习内容和经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各组学生代表发言,形成班级研讨,推动生生对话由组内转向组外。在此基础,我鼓励学生们发表质疑,提出新问题,推动课堂对话逐步深入。

当课堂对话不再是教师主导时,学生才能慢慢成为课堂主体。而当课堂对话更多地在学生内部展开时,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答案向同伴阐述理由与想法,再进行互动、对话、思考,直到最后达成共识的结果产生。也许有时学生的对话会偏离目标,但这也无妨,因为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走向课堂的深度对话。

四、培育课堂文化,营造对话氛围。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表示:“课堂对话不仅仅是推动教育学的工具,是构筑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工具;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自我认同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良好的课堂对话,必须在安全、平等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得以实现。

福建师大附中的陈志强老师在执教一节借班上课高三复习课时,以平等、关爱的态度,营造出极好的对话氛围。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他毫不吝啬地进行肯定与鼓励,把学生们的回答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当遇到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时,他迅速把大问题拆成若干个小问题,在师生的“缓慢”对话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放松、自在,师生对话渐入佳境。在课堂上,我们要始终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学生打消被嘲笑、被批评的顾虑,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对话中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创设展示的环节,为学生展示个性化才能提供平台。如教学《文化生活》,我让高二文科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福州一日游旅游线路的设计”。这个活动需要多元智能共同完成的,是创意、摄影、文字策划、制作PPT、海报设计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为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及展示中, 学生们相互对话、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相互协作,产生了极大的自我认同感与成就感。

课堂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善日常的课堂对话,与学生们共同打造富有创造性的课堂,真正把每一节课都变成一段美好的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政治课堂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