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16- 优化解释系统 策略2

——阅读《永澄: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2》有感

第一部分

阅读:《永澄: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2》
日更时间:2018-01-16
用时 150分钟

感受

1、今天的文章给我的感受怎么样?
这又是一篇知识非常丰富的文章,联系的概念比较多的文章。走的是第二条路径,把整个人看成一个系统,升维跳出系统之外看系统。持续丰富输入端,优化想和做,强调系统的输出。这也算是实际利用觉察的视角看世界的一种应用。

①丰富输入端,需要用改变元认知的知识进行输入,增加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自己知识的边界。把知识看做元素,进行筛选,并关联元素间的结构和关系,于是优化了功能。

②优化想和做,我的理解是优化解释系统和决策系统,不断地用系统内部的优化来优化这个整个人的“系统”;

③想要输出什么结果?以终为始来看,用结果倒逼输出。于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输入。于是,及时调整输入端的输入,系统过程中的想和做,然后得到自己想要的输出结果。持续地用必要难度进行输出,同时优化了整个系统和系统运行过程。

这是这一刻的思考,先记录下来,再看一遍看看有什么改变。

引用“钟慰”的留言和发现的原则,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①“输入元认知能力发展知识”,我得出对现阶段的阅读原则是“必要难度+不断更换思路”
②“思考深度>广度”,用目标管理锻炼“时域”,用流程图锻炼“白箱”
③“用输出倒逼输入”,做不好我还做不坏吗?
④ 等明天……如果没有具体时间和精力安排,“明天”就永远不回来

2、想要怎么实践呢?
对自己提问:作者理解的概念很多,自己却还没有这样的心理表征,怎么办?反思自己的解释系统和决策会怎么做?

在有限的工作总结中通过用逻辑校验逻辑的方式来实现。

如果在原有的思维通道中增加信息量(广度、增加经验、低水平重复),这是无效的学习。

有效的方式是:解构自我认知、改变思维结构和模式。这里用的工具是反思,用逻辑推演来优化逻辑本身,用纯逻辑去突破自我的限制。

优化解释系统 策略2

第二部分 文章拆解 及 摘录精华

(一)承上启下 第二条策略

前文

  •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1》

• 第一条策略:从原理入手,要求:记忆解释框架、提高对场景的觉察、持续对常模和假设进行反思。

• 第二条策略:从系统入手,把整个人作为系统过程的一部分,让输入端更加丰富、优化“想&做”的系统、强调系统的输出。

• 第三条策略: 掌握批判性思维,充分利用逻辑三洽、可证伪性、格栅化怀疑、反共识、我错了等工具来优化。

(二)第二条策略

视角拉升

跳出系统再看系统,所谓“边界之外、平面之上”。
将关注点直接放到一个人的个体本身,把整个人当作系统(这不就跳出系统了么?),然后我们来看这个系统的输入、系统本身(我分为了“想”和“做”两个子系统)和输出。

1. 优化输入

Q:越是输入的多,越是容易焦虑。
A:我提出以下3条优化建议:
①多输入有利于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知识;
②跨学科阅读提升全脑思维能力;
③系统化学习延缓生存度降低的学科,实现认知负熵。(时间维度)

  • 首先,要多输入有利于元认知能力发展的知识。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或者说是思考自己“思考”的能力。
    这个类别的知识需要多输入一些,因为它极其符合边际成本递减原则。
    快慢不是判断价值的标准和原则,边际成本才是。

  • 其次,要跨学科阅读提升全脑思维能力。多元思维模型必须要有多领域阅读的支持来实现。
    我们必须要跳出自己的认知束缚,不断学习各个学科的新发现,然后通过升维抽取模型,来提升全脑的思维能力。

【推荐】大家多输入哲学、科技、艺术、文史、商业、人类等学科内容,可以用一个高大上的词语总结——全人文认知激活。

  • 要系统化学习延缓生存度降低的学科,实现认知负熵。
    我们可以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来分析未来的样子。
    从未来进行反向推导,看看哪些学科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生存(这就是“延缓生存度降低”,出现“生存度”一词,背后的逻辑一定来自“递弱代偿”,自然联系到熵的问题。

【推荐】要多关注那些“反脆弱性”强的学科和知识,多输入这样的内容。

  • “批判性思维”这是优化解释系统的神器,必须拿出2-3年研究掌握。

(三)想和做 的两个策略: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索

系统的部分,我将其划分为:想和做两个子系统,也可以粗略地对应着解释和决策,也分别对应着两个策略: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索。

1. 深度

深度-需要持续提高标准.
阅读《你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

2. 广度

“广度策略”通常会增加“经验”。

  • 经验不好么?
    好不好是要分人而定的,但是至少要知道一件事:博学从来不会带来真理。
    王东岳老师曾经讲过:感官和直觉所得到的经验都无法构成知识,我们要想打破认知的边界,用更高级的解释系统去解释发生的一切,不是通过无限的工作经验积累获得经验实现的,而是在有限的工作总结中通过用逻辑校验逻辑的方式实现的。

如果在原有的思维通道中增加信息量(广度、增加经验、低水平重复),这是无效的学习。

有效的方式是:解构自我认知、改变思维结构和模式。这里用的工具是反思,用逻辑推演来优化逻辑本身,用纯逻辑去突破自我的限制。

3. 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就来自于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的多元思维模型。
智阳志平老师推荐的百本经典。
作者全部检视阅读完成,开始持续的分析阅读。深度思考竟然也在不经意间加持在他身上了。

4. 深度探索

我们通常思考和探索都会在某一个固化的认知通道里完成,这就会限制我们的认知能力、解释能力的发展。如果可以将某个对象带入到不同的场景,然后对场景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思考、探索,那么效果必将不同。

180116- 优化解释系统 策略2_第1张图片
十维思维

王肖杰 十维思维
他从目标讲到辩证、从发散讲到立体、从增加时间思维到增加规律思维、从客观到主观、从理性到直觉、再跳出人的思维方式到最后跳出存在的思维方式,展开了一副思维的全景图。


180116- 优化解释系统 策略2_第2张图片
可以尝试的方法

(四)强调系统输出

Q:很多人迷茫、焦虑、对未来不自信,本质的问题是:将自己的过往、当下和未来割裂开了,无法将过往积累形成资源应用在未来。
A:而优化输出是一个解决上述问题极佳的方案。

1. 用输出倒逼输入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拼命地输入,比如说学习啊、阅读啊等等,但在输出端对自己却没有要求。
作者自己就受益于写作和分享的输出。

2. 做时间的朋友

写作和分享这两个输出手段,都有个特点——时间的朋友
请务必强调系统的输出,以及用不平庸的方式,保持稳定的节奏持续输出

(五)作者总结

这条策略跳出了解释系统的范畴,站在更大范围的系统视角上改进系统,这本身也是一种降维打击的方法。大系统更好了,解释系统也随着优化了。

本文的构建是利用了系统过程的输入、系统、输出,只不过信息量大了一些,其实也不太大,也就是分析了哪些知识是值得选择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是什么样的(本身就是系统思维)以及结合着更有效的输出应该怎么搞罢了。

相关阅读

  • 图书《思考,快与慢》
  •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 推荐大家多输入哲学、科技、艺术、文史、商业、人类等学科内容,可以用一个高大上的词语总结——全人文认知激活。
  • 塔勒布所提到的“反脆弱”原理
  • 《你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180116- 优化解释系统 策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