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


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换位思考、自我分裂的成熟度或文化敏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_第1张图片
七夕不结婚?


看了我昨天的涂鸦,有学员跟我说“七夕节是不能结婚的”。我没问为啥,因为我知道她想说啥。跟她说:“您还没有认定那位农民工兄弟的性功能问题都是因为结婚选错了日子造成的,就已经万幸了!”

她回我:“老师,我是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我调侃道:“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好了!如果我只能看到您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说明我看问题的深度和您一样肤浅,也就不能做您的老师了!”

就在她沉默的时候,我说:“您对‘七夕节不能结婚’的认知,表面看是以偏概全,但骨子里却是那种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作祟!”

关于这点,记得在问及“合理情绪疗法”(RET)时我单独讲过的。教科书上说,作为非理性信念三个主要特征之一的“过分概括化”就是以偏概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个咨询师就会立马发现,让求助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依然不能将咨询室内的“知道”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做到”。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求助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挑战,比如从个体层面而针对其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卑,或者从关系层面让其深刻认识到并尝试着去实践由“将他人当成自己”到“将自己当成他人”的转变。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内涵,远非“以偏概全”那么简单!

我问她:“能举例说明您说的‘七夕节是不能结婚的’这一认知都在哪些方面体现着以自我为中心吗?”

在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时,如果不能举出鲜活、生动、接地气的例子,都会被我认为是瞎扯或空谈。

她嗫嚅着说出的第一个例子是:“我不是在七夕结婚的,就认为七夕结婚不好。”

这个例子不能说不对,但我觉得并不十分恰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例子,我看到了她认识的严重局限——依然在“自我中心”中不能自拔!

由于我正在新疆,就想引导她,问:“听说过新疆的手抓饭吗?”

她说“当然”。

我问:“我可不可在新疆说‘饭是不能用手抓着吃的’?”

这次她明白了,说:“‘七夕节不能结婚’是我们汉族人的老黄历,不一定适合其他民族。”想了想又补充道:“我们汉族人居住的地域极其广阔,各地的风俗也并不相同,汉族人的老黄历也是不一样的。”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_第2张图片
七夕结婚啦!


能够跳出个体和习俗的苑囿,开始从族群或国家的角度看问题,就是一次飞跃!遗憾的是,能够完成这种飞跃的人并不多——不信,您可以拿一张“世界地图”作比,会有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地图”差不多正好是相反的,更不会想到不只是中国,其实每一个国家的世界地图都是以自己的国家的为中心印制的!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_第3张图片
即使各个国家认为有同一个世界,也不会印制同样的世界地图。


能够从别人、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可以叫“共情”,可以叫“换位思考”,可以叫“自我分裂的成熟度”,也可以叫“文化敏感”。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具备这种“从以自我中心跳出来看问题”的能力。

自我中心是我们的陷阱,是空间对我们的限制。

时间又是如何限制我们的呢?

问:“新疆的手抓饭果真是用手抓着吃的吗?”

这次她的回答天衣无缝:“各种吃法都有!”

其实,我期待的答案是:“最初是因用手抓而得名的,现在改用筷子或勺子啦。”


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_第4张图片
这就是手抓饭,昨天是用勺子吃的。


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动过程中。记得在我老家,婚礼都是深夜和凌晨举办的,而现在多数新人会选择中午。

又有谁敢保证,再过几年七夕节会出现结婚的高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七夕节不能结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