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第十七:处世不染(3)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上一篇说到上知不移,那孔子已经做到了。所以即便是面对心术不正的人,孔子也不担心会出问题。

17.4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城里不时传出音乐和歌声,孔子哈哈一笑说:“杀鸡哪用宰牛刀啊?”子游说:“从前我听老师说:‘君子学了道就能爱人,小人学了道就更容易管理。’”孔子说:“同学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解读】

这里看到孔子是很活泼的。不过这一章的重点是,君子学道是能更爱人,而小人学道就更会指使他人。

17.5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民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

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召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请我,难道是平白无故的吗?如果有人用我,我或许能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强大而和谐的国家吧!”

【解读】

孔子怀才不遇,有人邀请很高兴。但虽然对方可能是有叛乱,但孔子内心清楚,也不会为虎作伥的。

17.6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践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和、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放心任用,勤敏就一定能出成绩,慈惠才有资格指挥他人。”

【解读】

这里可能和前一章有关联,因为孔子觉得他有治世之才,而这里就是很好的方法。对人恭敬,不受侮辱;对人宽容,则能得众;对人诚信,能被任用;对事勤敏,易有成果;对人有惠,则能用人。

17.7

【原文】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

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说过这样的话。没听说金刚之石磨不坏,没听说玉洁之器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解读】

孔子认为他有才华应该要施展出来,要创造价值。但因为他是上知不移,所以能够处淤泥而不染。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货第十七:处世不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