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孩子大了,为什么还是不让人省心?

正值暑假期间,很多同事都把在老家上学的孩子接到身边,一来可以和孩子聚一聚,再来也方便带孩子出去游玩,让孩子长长见识,放松放松。按理来说,近半年没见面了,孩子和大人都应该高兴才对。却也有大人忧心忡忡,同事莉姐就是其中一个,这不,且来听听她所倒的苦水。

莉姐家宝贝儿子今年十五岁,下半年开学就读初三了。儿子一直在家,由爷爷奶奶带大,平日里接人待物,也还礼貌懂事。然而,莉姐却仍担忧不已,因为,儿子在家,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一些基本简单的家务都不做,不会做也不愿学着做,叫都叫不动,叫多了还嫌你烦。甚至连自己吃完零食,喝完饮料剩下的垃圾,都不愿顺手扔至垃圾桶,得大人帮他收拾。更别说什么,体谅父母上班辛苦,帮忙分担一些家务了。学业上,本来基础就不是很好,来之前,就约法三章,每天要自主完成定量的作业。结果来了,完全将约定抛至脑后,每天沉浸在打游戏中无法自拔。搞得母子俩天天黑脸相向,都不开心。郁闷的莉姐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有人想着,赶着国家放开二胎的政策,计划着生二胎,要我说,生那么多干吗,生的多,就累的多,一个吧,侍候一个,生个二胎,还得侍候两个。不是给自己找罪受?”虽然莉姐说的是气话,但从中可见她的恼火。

另一个同事霞姐,和我说起她家小孩的事,也是让她烦透了心。去年儿子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就和儿子商量去上技校,寻思着学一门技术也好。结果上学不到一个月,儿子以不喜欢那所学校为由,不愿去上了。大人急了,跑到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孩子太过内向,不主动融入同学群中,显得很孤立。最后,老师和和家长怎么开导,做思想工作都没用,硬是不上学了。没办法,霞姐只好和学校商量,替儿子办了一年的休学。休学了没事干了,怎么办呢。两口子合计着,索性就他出来做事,让他尝尝打工的姿味,体验一下社会生活。没学历,没技术,没经验,找了许久,才托人找到了一份在小厂做保卫的工作。一开始儿子听说能自己上班赚钱,非常高兴。可是,不到两个星期,小厂的保卫负责人就找到霞姐两口子,说他家儿子两天没去上班了,也没请假,问是不是在家有事什么的。两口子吓的不轻,宝贝儿子这两天并没有回家,他们以为他在厂里上班,住在厂里来着。赶忙四处找人,附近的网吧,公园,车站都没有,电话关机。两口子是又急,又怕,又气。一个孩子,人生地不熟,身上没有钱,会去哪呢?两口子又急,又怕,又气。还是另一个保卫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是三天前,霞姐儿子找他借了二百元钱,说过几天还他。聊天时还问火车站怎么走什么的,大伙分析,可能是不习惯上班,又不愿意和大人说,直接骗同事借钱做路费,一个人回老家去了。估计不想让大人找到他,故意把电话关机。霞姐给老家的弟弟打电话,请他帮忙去火车站的出站口守着。老公赶紧搭最早一班车往老家赶。自己则在家等消息。果不然,老家的弟弟打来电话,在出站口守住人了。回头,亲朋好友个个都交待,算了,不要骂也不能骂,当心骂生气了,又给你玩失踪。霞姐一肚子气愤和委曲,却没敢向儿子发泄,只是一个人躲着流眼泪。和我们说起,也是感慨万分:这孩子,从小我们对他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自己两口子在外辛苦打工,全为他了,只盼着他能有点出息。他以前任性不懂事,我们只以为是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好了。可哪知道会是这样,说不得也说不通,骂不得也不敢骂。这以后,哪里还敢指望他啊。

平日里,年龄相仿的三五同事聚在一起时,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有的郁闷孩子总生病,成天担惊受怕。有的抱怨孩子小,出门旅游一趟那叫一个累,平常都不敢逛街,因为带着孩子没法逛。有的担忧着,不知要如何给小孩子做益智启蒙,孩子要入园了,不知要如何引导。最后,大家一致感慨:哎,孩子大了,就好了。

然而,看了前面两位同事家的孩子,孩子虽然大了,却依然还是不让人省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谁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疏于勤勉,过于懒散,不独立,不知感恩,白眼狼……?还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大过宠溺,管教不严,以至于‘慈母败儿’?

我想到,我家的熊儿爱吃肉,每次在家吃饭,我和他爸习惯性将肉菜夹到他碗里,让他吃个饱,吃个够。结果,有一次,他爸多吃了几块他爱吃的红烧肉,他就大声嚷嚷:“你不能吃,我都还没吃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他的意识里,别人理所应当的,应该让他先吃好以后,才能吃。我想到,女儿读四年级了,却还是在早上去上学时,经常忘记背书包,因为上学的几年来,她爸早上送她,总是早早帮她把书包背走,在门口或楼下等她。她早已习惯有人替她背并觉得理所当然。

我看到,很多的小孩子见了熟人也不打招呼,你和他(她)打招呼,他(她)也不理人,全然不知道礼貌和尊重为何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伸手党’,动不动向父母及身边的长辈要礼物,要奖励,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身边同学朋友有自己没有的要。父母和长辈应该且必须得满足了,否则,就是不爱他(她),还有的甚至还生出怨恨来,恨自己出生不好,恨父母无能,没钱什么的。

为什么孩子们大了,仍然不替他人着想,不体谅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

我们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总是习惯性将全部的爱毫无保留的给到孩子。这种爱表现为:要什么,给什么,替他(她)做本是他(她)自己该做的事。替他(她)想好一切,安排好一切。说是‘有求必应,倾其所有,不求回报’也毫不夸张。

似乎很少有人能从小灌输并引导孩子,让孩子思考并明白为什么父母要对他好?

以至于孩子只知索取,不思付出。甚至还推已及人,自认为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应该这般待他。

曾经听老辈人说,我国以前做旗袍的师傅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行内规则:宁愿做件新旗袍,也不愿去改一件已做好的旗袍。因为,‘改变旧的’远比‘从新开始’难很多。

我自认为将此引喻到育儿上来,也很有一番道理: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明白。

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持续教育并用行动,言传身教地去影响,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懂得感恩,独立并具有同理心。否则,长大了,同样还是不让你省心,届时,他(她)的陋习已养成,你再想去改变,就会很难,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行。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的孩子多大了,让人省心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思:孩子大了,为什么还是不让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