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定义

1、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簇,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2、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3、装饰者模式: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4、工厂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5、单件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6、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命令模式也支持可撤销操作。

7、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化成客户所需要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让原本不兼容的接口可以合作无间。

8、外观模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用于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外观定义了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9、模版方法模式:在方法中定义了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版方法使得子类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10、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表示。

11、组合模式: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能让客户以一致等方法处理个别对象以及对象组合。

12、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13、代理模式: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使用代理模式创建代表(representative)对象,让代表对象控制某对象的访问,被代理的对象可以是远程的对象,创建开销大的对象或需要安全的控制对象。

14、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