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蒙白衣渡江》之琴音

这天,吕蒙军务事毕,便被孙权唤去。他以为有紧急军情,疾步赶去,却被孙权唤入内堂。张昭,周瑜已端坐两侧。

吕蒙欲行礼,孙权忙摆摆手,唤他入坐。

四人皆就坐后,孙权浅笑道:“今日我们不谈公事,就当知己相聚,把酒言欢。大家都不要拘谨,想聊什么就说什么。”说罢,下人已为各自倒酒摆宴。

张昭抚须道:“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难得主公这几日兴致盎然,我等也就不要受拘束了。”说毕,转头向公瑾道:“公瑾精音律,善舞剑,可否即兴来一曲?”

“好,好,这提议不错。”孙权鼓掌道。

公瑾摆摆手,道:“先生抬举了,普天之下,通琴晓乐,不乏人在。我这点浅才,哪敢拿出手。”

“哈哈,”孙权大笑:“公瑾,何以如此谦虚?我岂不知你夫妻二人琴瑟相合,皆是乐中能手,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呵呵,我碰巧前些时日就遇到一个极会弹曲的女子。此女子曲直通心意,且能以曲明志。”公瑾赞道。

张昭微微一笑:“公瑾如此称赞一人,恐怕此人真是精通乐律。何不推荐来弹奏几曲?”

“那就要看子明愿不愿意了。”公瑾笑言,眼角余光瞥向吕蒙。

吕蒙已知公瑾说的是落霞,接过话题道:“公瑾说笑了,我哪有愿不愿意的份。”

“难道还没定亲吗?”周瑜把当日见闻简述与孙权,张昭。

吕蒙也只好就母亲对这一婚事的坚决反对据实陈说。

孙权闻后,啧啧叹道:“这个女子,倒真是肝胆豪气。虽扮男装入军营,倒也情有可原。再说已处罚兴霸了,此事不宜闹大,更不该因此而错失一段好姻缘。这样吧,传我命令,让她来晋见。”

少时,落霞到。见孙权,便躬身行礼。

只见落霞袭一身绿色长裙,只用一条白色的丝带系起的如云秀发自然垂落,袅袅婷婷,翩翩若绝尘。眉宇之间,英姿飒爽。

孙权暗惊:“好一位绝色佳人。”打量片刻,便道:“听闻姑娘琴艺了得,我冒昧请来,可否为我们弹奏一曲?”

“吴侯言重了,小女子学艺不精,恐有辱倾听。”落霞答。

周瑜笑道:“韩姑娘,不要见外,今日我们相聚,皆是知音把酒言欢,就请随意弹一曲吧。”

“是啊,公瑾能明辨音乐,就当切磋切磋。”张昭亦劝道。

落霞见状,不好推辞,道:“既是这样,我就献丑了。只有一个不情之请,我愿隔房弹曲。”

众人还没领会过来,周瑜就笑道:“好,隔壁听琴,更宜凝神倾听。”

不一会,琴声清清脆脆地从里屋传出来。先是悠扬亮丽,婉约轻柔,如一匹彩练当空飘舞,时上时下,时左时右,舞出许多绚丽的姿态来;继而节奏加快,声调激昂,如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波叠涛涌,浪花飞溅;接下来急管繁弦,号角啸厉,如春雷乍响,如山洪暴发,如战马嘶鸣,如刀枪撞击……就在众人被琴声牢牢吸住的时候,突然什么声音都没有了,霎时间,整个内堂一片寂静。芷素神采焕发地走了出来。

周瑜忍不住鼓掌夸道:“这首曲子比第一次的更好。豪迈,雄伟!”

孙权,张昭,吕蒙皆觉惊讶。想不到一个弱女子还能奏得出这等雄健的乐曲。

“我喜欢听人弹琴,但对乐理则知之甚少。听琴也只知道好听不好听而已,其间的深浅却品味不出来。”孙权沉吟片刻,又说道:“读古人书,对钟子期评俞伯牙鼓琴,所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之语,真是神往至极,巴不得也有这种知音的本事。你如此善于奏琴,大概也善于辨音吧,可否分享分享。”

落霞想了想,说:“我并非善于弹琴,即便精于弹奏,要准确地辨出其音来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列子·汤问》篇里说的高山流水的话,称赞钟子期的琴艺远过俞伯牙,故而才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正因为知音难得,这个故事才会传诵不衰,常令人感叹不已。”“知音难得。”这几句话引发了孙权的共鸣,他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

“不过,乐声也大致是可以辨得出来的。”落霞的回答有了转折,“古书上才有郑卫之音濮上之乐的说法。诀窍不在别处,唯在多听。所谓操千曲而后知音,一番日积月累的功夫。”

“对,日积月累,才能见功夫。”张昭接过话题,欣然说道:“知音辨曲的本事是由长年积累而来的,学问从政何尝不是点滴累积的,大道至简。”

琴声乐理更是掀起了张昭的思绪,他郑重地说:“自古音乐在教化中便有很重要的位置。孔子教学生六艺,其一便为乐,所以洙泗河畔,才有弦歌不绝。可惜当今士子们一心想的是加官进爵,不但经济之学不通,连《史》《汉》都不懂,更不要说琴艺弦歌了。这真是国家的大憾事!”

张昭的这番感慨,使落霞想起从小就听惯了的父亲的肺腑之语。她没有想到堂堂的一国之军师与父亲竟有着如此共同的语言,不禁说道:“先生忧虑国家,着实让我等钦佩。家父也深爱琴乐,曾与我深刻交流过对音乐的体会。我倒觉得做大事之人在诵读‘四书’‘五经’之余,花点时间于音乐的研习上,或许对于治理国家也会有所帮助。”

孙权亦不住地点点头,觉张昭所言在理,落霞一言又勾起他极大的兴趣,不觉肃然向落霞问道:“令尊与你说了些什么,不妨让我这个喜爱音乐而又不懂音乐的人长长见识。”

落霞未料到孙权如此谦下,君臣这样共处也是极少见的。久闻孙仲谋乃一代英明之主,如此见来,如果非虚。若能借父亲之言能让他治国安邦有所体会,从而造福于百姓,也是功德一件。

想到这里,敛容说道:“父亲曾说圣人极为重视乐,把乐和礼视为治国安民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故《乐记》篇里反复将乐和礼并在一起说。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节也。又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家父说,圣人认为,礼是从外部来有等级有秩序地节制邦国;乐则是从内里来熏陶化育百姓的心境。圣人一向最为看重人心的教化,故乐的地位实在礼上。而乐的功能,圣人以一‘和’字来概括。这‘和’字,真正地体现了我们华夏之邦的最高智慧。”

孙权心里一震。“乐者,天地之和”这样的话,《乐记》一篇里的确反复出现过,但自己并没有深究,更没有对“和”字有这样高的认识。他恳切地对落霞说:“想必令尊对圣人标出的这个‘和’字,有一番人所不及的探讨,我愿洗耳恭听。”

张昭周瑜对这一番理论也颇有兴趣,吕蒙正研习四书五经,对此也稍有领悟。落霞缓缓说道:“家父说,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和’字。早在春秋时,周太史便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里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和者,天地之正也’。可见古来圣人贤士都注重‘和’,把‘和’视为天地间的惟一正道。”芷素顿了顿,又说道:“家父说,这‘和’字的产生,乃是受音乐的启发。”

这句话,立即引起四人的注意。

通乐理的周瑜,接过话题道:“韩姑娘说的没错,和字来源于乐。各种不同的乐器,如琴瑟笙竽笛箫等等,单独吹奏,则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若将它们合起来一起吹奏,则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听起来驳乱无序,糟糟混混,这种声音称之为杂;一是听起来高低得宜,众音协调,让人悦耳舒心,这种声音则为和。”

“不错,解释得好!”孙权连连点头。

“韩姑娘,你再讲讲你所理解的音乐之和。”周瑜说道。

落霞接着说:“周将军刚刚说的这种众音相宜而产生的协调,圣人将这种美视为天地间最大的美,这种美的产生,其基础在调和。若笙之音高了,则吹低点,箫之声缓了,则加快点,通过相互间的调节控制,寻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声音来。于是,和声便产生了,天地间的大美也就出现了。圣人之所以超过凡人之处,就在于将此推衍到人世间,由此而感悟出治理邦民之道。世事纷杂,众生芸芸,正好比琴瑟笙竽各发各的音,若将他们都调理得各自得宜,互相协谐,则可以奏出人世间的和声。如此,邦民就治理好了。所以古往今来,贤哲们都苦苦追求一种中庸、中道、中行、中节,试图找到这样的和协之音,以达到万邦咸宁万众一心的目的。这就叫做致中和。”

圣人的治国之道,由听乐而产生。这个道理居然让一个小女子说得如此顺理成章,孙权等皆心里暗自佩服。

张昭没想到这历来被经师们说得神乎其神的‘和’,却被解释得如此平实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慨叹道:“后生可畏呀,今日一聚,也让我有所领悟。众音和谐方成乐,众民和谐方成邦,众邦和谐方成国。大道理皆从小道理而来,小道理又往往能启发大道理产生。”

孙权,周瑜点头称道。

吕蒙领悟道:“这么说来,这是先人由音乐推及治国一路,又将它推及治心一路。人的心声以及天地间万籁之声,与琴瑟笙竽之间的关系一样。若心声能与天地间万籁之声协宜一致,那么,人的心声与天地间的万籁之声组成了和声。这种和声又超过了治理邦民的中和,便是易经中说的天人合一,阴阳相合。”

语毕,满座寂然。片刻,孙权鼓掌大笑道:“子明学识增长至此,足见劝学成效之大,我深感欣慰。三言两语就把这么艰深的道理给理清了。妙哉!”

落霞也未料到吕蒙有一番如此精准又深刻的体会,没想到他的学问于上次相别后增长不少。平日那么多的军务,想必是挤时苦学的结果。不免为他的日夜操劳担忧起来,之前的不快也扫之一空。随后又说道:“落霞不知高低轻重,胡诌乱言,说得过多。错谬之处,还望看在落霞乃一无知无识的小女子分上,予以海谅。”

孙权长叹一口气,道:“今日我受教很多。多亏你一番开导。就冲你今日的这份教诲,入军营的事我不予追究了。”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想必子明学问增长,与你的帮助有关吧。”

落霞低声道:“那是吴侯英明和将军勤奋的结果。我倒没帮上什么忙。”

“呵呵,那以后我命你永远帮助他,你肯不肯呀?”孙权半开玩笑似地问。

落霞低头羞涩一笑。

“子明好眼光,万里挑一的女子都给你选中了。”孙权开心地说道:“落霞,受封你为韩夫人,赏布匹一百,赐婚吕蒙,令你二人择日成婚。”

吕蒙深感意外,没想到孙权会为他的婚事如此考虑。遂起身,双手抱拳,郑重作揖道:“多谢主公!”芷素也深谢孙权的厚意。

周瑜爽朗笑道:“今日真是开心,听了琴,谈了心,又成全了一桩美事。”

张昭亦笑道:“子明,你可是娶了一个女军师呀。我相信韩夫人定会成为你难得的贤内助。不仅是你之幸,也是东吴之幸啊。”

“哈哈,哈哈。”孙权,周瑜皆大笑道。

时已至夜,孙权回到卧房,望着窗外月色辉映下的殿堂,久久不能入睡。

今天他领悟了许多。中庸和协,他过去看到的是仅仅是圣贤治国的手段,原来更是圣贤心目中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美境。这种美境应该是一种均衡、稳定、平和、典雅的气象,像玉一样的温润透明,外柔内劲,有如蓝田日暖,柳陌生烟,充塞着一种冲淡绵缈、微茫默远的和谐气氛。而自己办事易于任性,今后于这些方面要多加检束。作为一个执政者,就应该是一个高明的乐师,将百姓万民的众籁之声,协调为一个和谐动听的乐音,这才是最为成功的治理。他又想到,作为音乐来说,和声其实也就是一种新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要产生在不同声音的综合之中。倘若众声都发出一个音来,就只有大声而没有和声了。作为一个地方之主,要让臣僚各抒己见,各尽其责,然后再协调众议,开创一个新局面。这不就是博采众长、酿花成蜜的道理吗?

万籁俱寂的夜晚,秣陵城的最高殿堂里,孙权在静静地思索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小蒙白衣渡江》之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