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松:70篇文章21万字打造个人品牌


丁三郎 -《闻歌道》




一笑社群

聚集社交电商,提升运营技能,带你洞察移动互联网本质。




1段 引言:“一笑社群”及“云松”的前生今世

2段 实操:建立个人品牌的三大要素

3段 实操:建立个人品牌的五步曲

4段 实操:如何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本文共4大段,共计3300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引:“一笑社群”及“云松”的前生今世(值得一读)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清楚了才去执行,而是我们已经开始行动。让自己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在慢慢的细想。一开始我们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开始执行了。这和晚上思考千万条路,白天起来继续老路是一个道理。在这个内心充满浮躁的世界,行动大于思考才是可取之举。

最开始在建立“一笑社群”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想着通过公众号吸点粉丝,赚点小钱什么的,然后就开始写文章了,因为我们是做社群的,也就只能写点关于做社群的理解或者感悟,然后把内容分享给大家,其实当时什么都不懂,什么公众号定位呀,如何排版呀,如何吸粉啊,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两眼一抹黑,属于是一个全程懵逼状态。

写到第10篇的时候,开始有了些启发。公众号得有个定位,这样才知道我们的内容到底是给谁看得,公众号得排版,布局,毕竟我们都处在一个外貌协会横行的时代,即使你内在多么的美丽,多么的有货、有料,首先你的外貌是那么的丑陋,谁还愿意看你的内在?

写到第30篇的时候,开始慢慢悟到一些东西。那时我们公众号的内容还比较杂,有些社群,有些微商,还有写行业资讯什么的,让我们的读者有点懵逼,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后面发现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确立和我们定位相关的内容主线,这些后果就是容易跑偏。


写到第60篇的时候,这个时候才算是刚刚看到微信公众号的大门。明白了微信的环境是封闭的,要想把文章的阅读量做上去,就能只从朋友圈下手和微信群下手,但当时不知道怎么才能弄到更多微信群,所以就只能从朋友圈下手,从增加好友开始。基于这一点,所以我就去把全网的一些自媒体平台都开了出来,开出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在文章的末尾添加个人微信号来被动加好友,其他的还真没想过。

后面一直不断的开自媒体号,不知不觉就开了28个平台出来,然后每天写的文章就同步更新到这些自媒体平台,每个平台从整理排版到发布需要3分钟,每次发完这些平台需要90分钟左右,就这样大概发一个月左右了。


在每个平台都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就写了一篇《自媒体人必须知道的28个新媒体平台》说的直白点,就是把我所申请的自媒体平台的网址网址以及申请方式和一些申请技巧写上去了,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被全网30多个平台的转发,当天就给我引流了近百个好友过来,而且还有长尾效应,就在今天上午,都还有人通过这篇文章加我。

写到第90篇的时候,这个时候算是入了个门,居然有人愿意花钱来约我了,也有人找到云松给他们公司做新媒体运营顾问,这个时候,我发现公众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内容传播载体了,他变成我的盈利工具了,“云松”这两字在这样的一个小圈子开始有了一些粉丝了,一些愿意为我付费的粉丝,这个时候觉得做公众号有点感觉了,好像有点那么个意思了。


上面就是我们的前生今世,其实一开始并不知道我们走到那里,具体会走到那一步,在一开始我们就只是有一个简单的目标后,便开始上路了,直到现在我们这个人品牌的形成,其实都是无意识的。





 

当我随便发一条朋友圈,就能引来40个点赞外加10条左右的评论的时候,好像某些东西真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后来我反复的回忆我们走的这段路,然后把一些值得提炼的干货整理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1、重视你的ID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唯一能够证明我就是我的东西只有身份证。而在虚拟的世界里,能够证明我们的身份的就是无数个社交帐号的ID。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只要通过查看你的ID帐号就能一目了然。所以,关于建立个人品牌,你要的做的就是让你的ID尽量简介明了,就拿微信号来说,最好使用真名,头像最好使用本人的真实照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人真实感,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具体的实操步骤,可以参照《如何打造个人品牌【上】》,这篇文章有详细的阐述如何设置你的帐号名字,如何设置个性签名,以及如何打造朋友圈。


2、经营好你的发声平台

 

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KOL(意见领袖),再到树立起一个个人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不断的输出你的内容,也就是要不断的输出你的价值观,输出你的价值观来吸引同频的人认可你,同时,这个发声平台也是见证你成长的过程。常见的发声平台就是微信公众号,其次就是、百度百家号、网易号、头条号、等等的自媒体平台。当然,如果你有超强的执行力以及内容输出能力,可以考虑多个自媒体平台同步运营。


3、不要错过任何刷脸的机会


与人分享,越分享,越富足。不断向他人批发你的思维,因为你每次批发思维的成本都是一样的,你向10个批发也是批发,你向100个人批发,那也是批发,分享的次数与内容的深度决定着你的高度。说的简单粗暴点,就不要错过任何刷脸的机会。





1、敢比会更重要



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不要在意身边异样的眼光。这让我突然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对安迪说的话:你想从这个监狱里挖地道逃走,大概需要600年的时间才能挖通地道。然而,安迪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成功的挖通了地道并成功逃走。


从云松准备要开公众号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身边不乏有许多朋友反对,现在微信上有两千五百万个公众号,你觉得你现在切入,还有希望吗?我没有回答我的朋友,我用我的行动证明了,我现在可以把这个公众号狠狠的扔在他的脸上,这才是最有力的回答。


2、必须专一、只做唯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唯一。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技能练久到如火纯情的地步,这才是你的铁饭碗。到底什么是铁饭碗?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能吃一辈子,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里面,一头扎进去,在里面生根,发芽,慢慢的茁壮成长,一直到最后开花结果。



3、利用核心资源与天赋优势



过去有个木桶定律,不过那个定律过时了。现在说新木桶定律,也是我们说的长板理论。其实这个定律同样适合我们个人,训练出自己的长板,用长版压倒性的优势去弥补我们短板的。如果我们是弥补短板,把短板训练的和长版一样长,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看起什么都会,但其实我们什么也不会,没有一样是精通的,道理就是这样。


4、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将就的是一个鹤立鸡群的效果。鹤立鸡群,一定是把鹤放在鸡群中,而不是和鸵鸟放在一起,与其做的更好,不如做的不同。做的更好,很容易被别人复制,这样就无法做到出类拔萃,只有做到不同,才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就是这个道理。


5、马上开始、行动大于思考



马上开始行动,行动大于思考。这是最近这半年才领悟出的一个道理,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给到我们思考,如果凡事我到思考千遍,然后才行动,那最后的结局是这件事可能已经和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还是那句话,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可以开始行动了,在行动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调整战术,这其中肯定会走一些弯路,但只要大方向是对,那就无妨。





1、找到行业里面得高手,关注他、了解他、学习他、和他成为朋友。



想要学习,一定要舍得花钱,即使在你条件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因为这将是影响你一身的好习惯,最开始我们玩社群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变现,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玩,很简单,我就花钱进一些别人的付费社群,这其中不乏也有坑,你懂得,但总体来说,不亏。当我进入别人的付费社群,我就会去细心观测群主是怎么玩的,最后我还会做一个思维导图出来分析他,然后你什么都明白了。都是一步一个坑走过来来的,没有什么速成秘籍,如果有,那一定是骗人的。



2、找到行业里面最好的三本书,然后跟他学习。


 

这个观点其实是豆瓣上的励志女神彭萦提出的,我算是实践者。这个逻辑总的来说,确实行得通。从一个小白想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到这个领域的里最好的三本书,至于怎么找?很简单,豆瓣、亚马逊、当当,看评分,或者再找朋友推荐,这两种方法算最好用的。


可能有些小伙伴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最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你觉得读书对你没有帮助,如果你真的热爱,那你一定能抽出时间来阅读。可能你有会说,我觉得读书对我有帮助呀,我也很热爱对书,但就是抽不出时间。如果非要这么说,我只能说你还是不够热爱读书这件事,好了,就说这么多。

 

 

以上是我们这一年多走过来的心得与体会,我把它总结成了思路和框架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只要你能通过阅读此文得到一丝丝启发,那此文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也不枉云松在电脑前干坐那几个小时。




作者简介:云松,95后新锐自媒体人、月更6万字原创运营文章作者、死磕自媒体运社群运营干货多、废话少。


关注云松

一起死磕


END


本文作者:云松

2016/11/10

延伸阅读



| 如何通过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上】|


| 如何通过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序】|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78713114&src=3&ver=1&signature=mCynjso6NuxD4JMpxquFMEOf-fR1*DA4Jz3dXbpA76mynGqa0BsHQ08K1UrAsBVmx9z0I8vNoJF3lt0svgLxvPutWLub-*mZo30p7A8EcLWuqXj7QD43KYDHTTEpa6EjzqY5BEmQ7WShdh38L6fa5GxzylFV2REUJS1i65g6GSk=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松:70篇文章21万字打造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