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的诗絮 (二十一)

       

飘洒的诗絮 (二十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一则说了温庭筠的《梦江南》,这则不妨比较一下皇甫嵩的《梦江南》(梦江南,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谓此调系 唐 李德裕 为亡妓 谢秋娘 所作。后因 白居易 词有“能不忆 江 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一)。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飘洒的诗絮 (二十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梦江南

                                      唐 ·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注释:兰烬,灯花若兰,燃尽而熄落。暗红蕉,灯熄而屏风上的红蕉黯淡下来…梅熟日,即江南梅雨季节。

        这首小词内容在梦。首二句,为梦做好铺垫,交代了梦的背景:灯熄红暗之时,更深夜静之际,不免朦胧入梦…远处传来笛声,悠悠笛韵中还有潇潇雨声,而这一切声音,更加入驿边桥的“人语”,应该是殷殷切切,更是余味悠长的朦胧…而这一切连同雨帘,连同夜幕,又隐没在梦云缥缈之中。雨朦胧,夜朦胧,梦朦胧,朦胧而至于三重,真可谓极迷离倘恍之致了。……想像一下:江南的典型特征岂不是尽在这朦胧之中?可是又字字如在目前,稍无晦涩之感。

        一读便知词人曾经在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生活和漫游过,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给他留下了永远也不能够忘怀的美好记忆,使他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终至满怀深情地飞动彩笔,写出了风流千古的清辞丽句。但“一读便知”却并不等于“一览无余”,细细吟味,更有一桩费人思量之事,那就是此篇的主旨究为怀念江南之地呢,还是怀念江南之人?或者,怀地、怀人,兼而有之?这里,作既怀其地、又怀其人,而以怀人为主理解,可能更接近事实。如果孤立地看这一篇,也许大多数读者都会倾向于“怀地”说。但应该十分注意,词人写了章法大致相同的两首《梦江南》,她们当是一对姊妹篇。据第二首中“梦见秣陵惆怅事,……双髻坐吹笙”云云推断,则此篇所写,似乎也是当年“秣陵”(今江苏南京)之事;“人语驿边桥”之“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和他所钟情的那位梳着“双髻”的姑娘(“双髻”,表明她还是待嫁的少女)吧?按照两首词中交代的节令,此篇所梦为“梅熟日”,亦即农历四、五月间;而下篇所梦则为“桃花柳絮满江城”时,亦即暮春三月。若依时间顺序编排,那么下篇应前而此篇应后,互相调换一下位置。果然如此,则“楼上寝”阕既已明白点出具体之地“秣陵”与具体之人“双髻”少女,此篇就不必重出了,其所以泛称“江南”而泛言“人语”的缘故,岂在此乎?难怪王国维说:“此《梦江南》在乐天、孟得之上”。

      故备下三首《梦江南》,以资比较一一

                          梦江南

                                  皇甫嵩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忆江南》,通常记,白居易共三首,刘禹锡和白词二首,皇甫嵩二首)

飘洒的诗絮 (二十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3.5.己亥正月廿九

你可能感兴趣的:(飘洒的诗絮 (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