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电报改变了沈家命运

三封电报改变了沈家命运

在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陕西富商周莹用三封电报打垮了对手沈家,沈家因电报传递的信息内容虚假而面临破产。

1843年,美国人莫尔斯在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送了人类史上的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啊!”这份奇迹改变了大清朝末年社会交往的模式。商人利用电报传递各地商号的信息以便来应对危机;电报取代了鸿雁,隔着千里的周莹和沈星移们通过电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因为电报,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本国的国情,方便做生意。

电报诞生了奇迹,它改变了内容传播的速度,影响人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人类从事了与电报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在他看来,新媒介的每一次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新动力,人们因媒介产生了新的变革,社会因媒介不断发展。

10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自电报后,世界依次出现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介通讯手段,不断发达的通讯工具缩短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在茫茫宇宙之间,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们的传播方式日渐丰富,互联网时代充斥着口语、文字、影像等多形式传播内容的方式,社会弥漫着远处、近处的新鲜信息。

媒介即讯息,在当今时代,我们只需要手机连接网络,就能够“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多种多样的公众号和客户端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一旦手指碰一下,刷新下屏幕,新的内容立刻展示在眼前。如果周莹与沈家相斗的故事发生在当代,沈家短时间内就可以知道电报内容是虚假的,沈四海一旦找到新对策,那么周沈两家之斗的谁输谁赢的结局,没人能够确定。

成败已成定局,历史没有如果,过去已成为过去,我们需要在过去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以更好地姿势对待明天。改变周沈两家命运的关键之处在于电报传递内容的真假。周莹以金钱为诱惑,骗取了电报“把关人”王继高的职权,借此向沈家传递虚假的商业信息,致使沈四海错误地判断商业局势,导致沈家面临危机。

同样地,放眼当下,为了抢时效、头条和效益,多少媒体的把关者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不仔细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未进入实地向多方求证,直接在网上拼凑信息,从而向受众传递片面甚至虚假的信息,扰乱受众的眼球,最终导致与信息内容相关的人们利益、名誉受损。

今年的国庆假期期间,《南国早报》记者在未经核实信息的情况下,仅凭游客一方之言,就报道《女子预定海景房入住却是毛坯房 涉事客栈已停业》的信息,经北海市涠洲管委会发布消息后,才得知酒店并非游客口中未完工的“毛坯房”,而是装修属于简约派。《南国早报》报道之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对此事进行了转发,对北海和涠洲岛造成了影响范围广的负面影响。

从周莹与沈四海两人的商业之斗再到如今的毛坯房事件,不负责任的“把关者”们利用手里的传播权,传递不真实信息,造成当事人利益受损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不论媒介发生多大改变,媒介传播的速度多快,但信息真假的传递仍掌握在“把关人”的手上。培养“把关者”的媒介素养、责任意识仍是每个时代必需的重中之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封电报改变了沈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