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常遇难产瓶颈怎么办

在企业新闻消息写作中,常常遇到尴尬难产瓶颈。原因很多,比如大部分做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不参与实际的生产工作,对要宣传的对象认识很模糊。正所谓懂得不写,写的不懂。如何能够深入报道,将报道对象,人也好,事也好,完整传神的传达给你的读者,不仅仅是对写作者文字把控力的考验,更是理解力、创造力的挑战。很多人对与应用写作都有偏见,也许是受当下社会学术风气的影响,总觉得写作不就是复制粘贴么,无非是复制的巧妙一点。对于这一点,我表示简直无力吐槽,心说你复制粘贴一个试试。对于认真对待这个职业,甚至对文字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过我们不反驳。等到看到他们拿着我们发表在重点刊物上的稿件瞪圆眼时候,轻轻说一句,哎,这没啥。

真正进行写作的人才知道,在写作工程中,时时会遇到难以下笔,写一半重新来过的时候。因为写作不是孤立的一件事,就像你用眼睛看见一个物体,然后再用你的嘴巴说出来这是一件什么物体。这个过程有看、有思、有语言组织。写新闻也是这样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报道之初能够尽量全面的了解报道对象,这是整个报道过程的基础,决定着整篇报道的质量。在资料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或者说采访相关负责人来获取整个工作的流程,做法,并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考虑稿件切入角度。因为对方常常不知道你的工作怎样进行,他想配合你,于是很积极的给你一些他认为很有用的资料,这个时候会进入一个误区,因为材料已经被过滤掉了,滤网是他认为有用。因为站位不同,也许他认为无用的信息,恰恰包涵着某些有用的信息。我们写作者面对的读者,在与报道对象沟通过程中,我们始终代表的是读者的立场,替他们挖掘他们想知道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报道对象想告诉我们的事情。因此,一个写作者的深度会决定稿件的深度,他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他的感情倾向会影响读者的评判。可以说写作者在稿件,即使是很写实的新闻稿件中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这也就凸显出,一个写作者的自我修养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对自我写作水平的不断拔高,还是对所在行业的深入了解,都是想要做好这份工作的硬性要求。在工作中,保持不间断的知识补充输入,不断磨练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快速提取知识的能力。去权威读物上挑错,在评判中收获。保持稳定的工作强度,对抗懒惰。几项工作交叉进行,一项遇到瓶颈,暂时放下继续另一项写作。对自己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这些技巧其实不是技巧,归纳起来也就是两个字,勤奋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写作常遇难产瓶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