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简爱》—有关海伦彭斯

重读《简爱》—有关海伦彭斯_第1张图片

      《简爱》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第一次读这本小说还是在刚上大学的时候,1978年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是一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年代。冲破了长期闭关锁国对人们思想的禁锢,相对于物质生活的匮乏,人们更为迫切的需要解决精神的饥饿感,那时候人们对于阅读非常热情如饥似渴,各种经典文学名著重印发行犹如井喷,学校里更是形成了阅读的热潮。

        简爱追求平等、自由,追求真挚的爱情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简•爱与美丽高贵无缘,地位低微,身世孤苦,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舅妈一家对她百般凌辱,饱受虐待,承受着压抑和痛苦,在寄宿学校中吃尽苦头,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表现出坚强的反抗意识,简•爱与傲慢无礼,专制自私的社会抗争,大胆的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

       简爱一生都在追求平等,那是一种精神的平等,“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品质,我们的人格的宣言曾让我感动不已。

       重读《简爱》是因为海伦彭斯,“如果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这是《简爱》里的海伦彭斯说的一段话,这样充满人生哲理的语言,竟然是出自只有十四岁的海伦彭斯,一个寄宿在慈善学校里的小女孩。

       三十多年之后重读《简爱》,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在想到,那时候我对海伦彭斯怎么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今天重读时却泪水不断。也许那时年轻,不屑于那种逆来顺受的忍受,我需要简爱的抗争和反抗精神。事实却是,尽管上帝让人生而平等却不能保证公平,命运就是喜欢让有些人轻松享受成功,却让更多的人历尽苦难而失败。愤世嫉俗没有用,奋力抗争也没用,你只能接受命运赋予你的,用快乐平和的内心,做你该做的一切。

       今天重读《简爱》的时候,海伦让我感受到的是,在拥有宗教哺育之下才能得到的纯美人性,海伦的内心深处是纯洁的。她向往仁爱,憎恨罪恶,她在追求一种精神的、灵魂的世界。然而在现实中她却是无助的、无奈的,海伦彭斯这个人物形象与简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伦彭斯在宗教的教诲之下学会了忍受,是海伦教给简爱隐忍和宽容,也是海伦让简爱对鬼魂和死亡的恐惧有了新的感受,简爱在想:“我也似乎觉得她是对的”,海伦的思想对简爱产生了冲击,虽然简爱对海伦的想法感到奇怪,既无法理解这种忍受的信条,也无法赞同海伦对惩罚者表现出的宽容,但是简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单纯的不甘屈辱、不向命运妥协是不是错了?这对简爱形成自己的宗教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简爱找到了不同于海伦,最适合自己的路:依赖上帝的力量和指引,同时不放弃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海伦死了,她的坟墓在布罗克布里奇墓地,一块灰色的大理石墓碑标出了这个地点,上面刻着她的名字还有“Resurgam”这个字,Resurgam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我将重生”。

        宛如天使的海伦彭斯。​


重读《简爱》—有关海伦彭斯_第2张图片
简爱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到羞辱,是海伦的微笑给了简爱力量。

13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简爱》—有关海伦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