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我抽空看了恶魔的奶爸刘晓光先生与英语透析法创始人伍君仪老师共同撰写的书籍《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顺势将书中所教授的方法做了笔记,同时进行归纳总结。
并就书中所提到的关于语音、语法以及涉及到阅读等其他相关的书籍,从头到尾横扫了一遍,并按照步骤一路践行,心中一股懊恼的情绪油然而生!
1
就在我敲字期间,微信群还在不断滴滴作响。
同窗正热烈地讨论着专业知识。一行行文字看下来,不禁感慨:十年不间断地英语学习,毕业不到十年,到头来居然是白纸一张。
为什么英语学得那么辛苦,该拿的证也拿了,却依然会忘记?
这里的“忘记”是指学了这么多年的语言技能,很多年不用,再次用到时却不能够迅速掌握。
中学时期,大家对语文课本里的《岳阳楼记》背得滚瓜烂熟,说上句立马接下句,经过高考前一遍又一遍地不断重复,即使多年不用,但对于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依然记忆犹新。
为什么涉及到其他语言,连简单的短语搭配都不知道了呢?
前不久,偶遇某高校图书馆馆长,他也是省翻译协会的副会长,双语讲授国学,中英文运用自如。
我在跟他请教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开车、游泳都是技能,你会吗?如果你会,即使有段时间不练,也不会忘记。
正如我26岁才开始学骑自行车,有两年因为怀孕生宝宝没有再碰过,而当我再坐上去后,心中不免忐忑不安,却不曾想蹬起踏板来去自如,一点没有生疏。
也许时间再长一点,或许会摇晃几下,也还是会在风中行云流水般穿梭。开车、游泳也是一样的道理。
最近,心血来潮,捡起诗歌再次朗读起来,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毕竟还是经过学习和训练,读的过程还能想起那些技巧来,也还是生发出心底的热情和渴望。
原来,这位长者想要告诉我:说忘记知识或者技能的人,不是真正的忘记,而是根本就没有弄懂。
2
依稀记得中学时期,一个同学问了英语老师两个问题:
Q:什么是及物动词,什么是不及物动词?
A:单词表里标有vt.的是及物动词,标着vi.的就是不及物动词
Q:什么时候用及物动词,什么时候用不及物动词?
A:你只需要背下我总结的常用句子,考试也就考那几个常用的动词。
于是,遇到类似的题目,同学们也只能生搬硬套,而不能举一反三。运气好蒙对,运气不好就只有瞎猜。
老师不能解释清楚的原理,学生怎能明白透彻?看来,有的老师所学也是知之甚少,一代影响一代。
另外,从小习得的英语发音也让我捶胸顿足了好久,多年深谙于心的字母W,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读的(da bu liu),而这个字母原是两个“U”组合而成的,故应念成“double U”。
还有音标里的【i】和【I】,初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分辨的方法是前者发“衣”这个音,声音拉长,后者声音缩短。
而【I】正确的发音动作确是舌尖稍抵住下齿,发出的声音像部队里报数发出的“一、二、三、四”里的“一”,介于“衣”和“也”之间。
如果语音有地方音,其实还好,但是误读甚至发错音,确是会影响听力,听力不好,自然口语也强不到哪里去。
普通话里的边鼻音也是同样的道理,卖粮(liang)和卖娘(niang),音发错,可是会被贻笑大方的。
3
作为老师,真是担负着百年树人的重任,也许教授的学生未来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们不能将错误将错就错下去,一旦形成习惯,太难改变,并与正确的方向相去甚远。
也许,过去的错误在无形之中像一记铁砂掌具有摧毁的力量,但是一经证实,它也能赋予一个人新生。
如你,如我。
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唯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断练习,才能取到真经。
愿我们在未来的求知路上依然如饥似渴,不负时光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