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
百度词条里的解释: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学习学什么
通过解释我们知道学习的客体有两个:知识和技能。
知识可以表述为思考类学习
技能可以表述为运动类学习。
ps:学习的误区
针对获得知识的学习,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个误区。在学习中少不了记忆,事实上记忆只是学习中的一小部分,而很多人把记忆当成了学习的主体,甚至是全部。
学习知识的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直接获取知识。例如我们中学时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的水的熔点是零度。这种途径可以通过阅读,上课等方式来获得。
第二种则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如果你经历过在北方的冬季,当你的手上有水或者出汗,你去摸门把手,很容易被粘住;下次你去用手摸铁栅栏,依然被粘住,于是你总结出一个知识,天冷的时候湿手摸金属会被粘住。
这两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准确,清晰,但不利于记忆;第二种方式往往记得很牢,但我们很难总结的准确、清晰,甚至我们总结的结论会有错误(这就是我们经常出现的认知偏差),如果要获得准确、清晰的知识,则需要更严谨的研究和实验。
掌握知识的过程
无论我们通过哪种途径,从我们获得知识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遗忘这个知识,而对抗这种遗忘的方法就是复习,复习很枯燥,于是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不经意的遇到这个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获得知识后增加一个程序,叫做知识联想。知识联想就是把知识还原为一个个的案例,比如水的熔点是零度,你可以联想到为什么夏天下雨冬天下雪,为什么冬天水面会结冰,为什么冰淇淋要放在冰箱里。这种联想越丰富我们记忆的也就越牢固。换一种说法,就是用大量的案例来增加知识和生活的相关性。这样也方便我们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大脑能够调取这个知识来处理问题。
如果你能想到冬天在外面吃雪糕也会粘到嘴,从而避免这种尴尬,那就是对这个知识的应用了。
技能学习的方法
下面说说技能类的学习,技能类的学习相对简单,但却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最简单。只有两步:模仿和练习。
模仿
模仿的对象和内容很重要。这也为什么古人会说名师出高徒,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外教来上英语课。如果模仿的对象做的不够好,我们有样学样的模仿,自然好不过被模仿者。另一个重要的就是模仿内容,当被模仿者足够好时,我们模仿内容的详尽程度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就想我们学习蛙泳的时候,如果只观察到教练划水、蹬腿的动作,而没有注意到蹬腿后还要有夹水的动作,那么最后的我们的蛙泳成绩一定不会很好。
练习
任何一个技能的学习都少不了练习的环节,练习的多掌握的就好,练习的少掌握的就差,没有练习就根本学不会。普通的练习加上足够的时间就可以让我们的技能达到前85%的水平。而要成为高手,则需要一些特别的练习方法,比如刻意练习。
练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就是练习的环境。这里也容易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练习的环境与应用的场景越相似越好。事实上我在不同的书中看到的同样的结论是练习的环境越多样,应用的时候表现会越好。有一个实验,把实验人员分成两组,练习把小球扔到桶里,第一组一直站在离桶3英尺的地方练习。第二组则需要在2-4英尺的随机地点练习。一周后把桶放在3英尺的地方进行测试,结果竟然是第二组的成绩要好得多。
学习的目的
1、获得一项技能
这种目的直接对应的就是技能学习,是应用性最强的学习,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大量的技能,比如我现在正在用键盘打字,比如开车,比如做一锅米饭。之前之所以说这种学习最为简单是因为我不用知道生米变成熟饭的化学反应,只需要知道米和水按比例混合,加热一会就熟了。虽然这些技术非常重要。但这些技能几乎都需要与知识配合才能在生活中应用。
2、掌握一种技术
技术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几乎所有的任务都需要知识与技能的配合来完成。就像投篮很准,这是技能,但投篮再准却不能赢得一场篮球比赛,你还要了解篮球规则,规则则是知识。比如打字写一篇文章需要有相关的知识;比如开车行驶在路上,需要有交通知识;比如坐一桌好饭则需要大量烹饪的知识。所以说我们对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就是要获得更多的技术,通过技术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这种目的的学习只涉及到知识的学习,也就是思考性的学习。通过对环境的了解明白自己内心的秩序。达到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的境界。良知本就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体系,正是良知体系塑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这套体系没有好坏高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和境界的高低只取决于这个人价值观的稳定性,也可以表述为这个一致性。
有的人心里有个想法,嘴上有个说法,手里一套做法,法法不同,甚至想法、说法、做法还变来变去。例如一个人刚刚看见别人从车里扔了一团橘子皮并嗤之以鼻,紧接着自己就扔出一个烟头来。又例如晚上想着明天要早起,第二天却对闹钟说再睡一会儿,白天又要表现出一个意志坚定的样子。之所以我们有这种不稳定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的良知体系还不够完整,很多事情的是非轻重并没有得到我们内心真正的认可。知识的学习就是通过了解这个世界,形成完整的良知体系,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人、事、物,也就是孔子说的“耳顺”。这也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