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1张图片
图文皆原创

去海边运动,路过人才公园,总会拐进去绕着河水转一圈再回来。人才公园利用自然水源,还建了一座廊桥,站在桥上,可远观对岸全景,偏巧对面建筑群高低错落,水面映衬下的倒影,有一种流动着的美感。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2张图片
廊桥

许是同时喜欢建筑和水的原因,每到一处,总会不由自主观察这二者间的关系。水作为一种可以任人塑造的液体,可以很温柔,也可以很磅礴,还可以浇花造景。

而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与水体不同的布局关系,也会形成多样的亲水空间。在人才公园里闲逛,通常我会慢慢绕着河岸东张西望,寻找岸边建筑在河面上的表现。每转一个角度,还要全方位观察,此时此刻,水面与岸边树木、山的关系,水面与廊桥的关系,水面与亭子、赏鸟台的关系。

如果从深圳湾的海边进入人才公园,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连接园内两边的廊桥。桥既是连通水陆的通道,又是很好的观景点,站在桥上,扫视半圈,对面建筑尽收眼底。天气睛朗的时候,河里都是建筑群的倒影,有夕阳和晚霞的傍晚时分,整幅画面流光溢彩,犹如生活在画卷中,美到令人窒息。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3张图片
廊桥上的名人柱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水代表财,水流动无阻滞,代表运好,财佳。我们天然的,对水就有一种亲切感。而廊桥又具备建筑的曲线美,势若飞虹,映照着荡漾的水波,桥影欲飞,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相接,建筑的灵动和柔美由此而来。

慢慢下行到桥的对面,视野因为没有建筑阻碍,变得更加开阔。对面的廊桥、树木、山丘,和大面积宽阔的水域,又给人一种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感觉。河面上生长着许多浮萍,需要园艺工人开着小船去打捞它们才行。这样的水生植物,不能一点没有,也不能任由其疯长,总要恰恰好,才不失自然野趣。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4张图片
水里的倒影和浮萍

水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要素,在城市滨水建筑界面与临水空间的视觉联系研究中,理水为造景的一种重要手法。人才公园里的造景,主要是处理自然水体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协调,因为那水是引自大海的活水源,是时刻流动着的。

再往下走,又见到一处水廊,称为π桥,是公园里的数学味建筑,以圆周率小数点后第2017位数字铺满桥体栏杆,寓意无限不循环、创新无止境。π桥上有30多位科学家求证“π”的故事,放着“圆周率之歌”。站在水廊上看对面建筑,在桥起始处有一片用白色鹅卵石铺就的鸟儿栖息地,使整个空间变得更有层次感。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5张图片
π桥

穿过水廊,继续沿着河边行走,靠近岸边的水面上,分布着二三排错落有致的木桩,供鸟儿们飞累了歇歇脚。同时,也变成水面一景,和水中的建筑倒影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_第6张图片
水面上的木桩

建筑与水体结合造景,可产生界面的虚实变化,空间忽收忽放,忽封闭忽开敞,与水体形成宜人的休闲空间,从而产生诸多丰富的建筑形式和观赏景观。对于我这样自诩为哪天混不到饭吃,就以摄影开辟新天地的摄影中毒者来说,水早已变成拍摄中,无法忽视的风景元素之一。

因为住在离海边很近的地方,同时又喜欢去海边运动的缘故,这三五年,拍摄了无数张有水的画面。厌倦吗?从来不。

当水遇上建筑,那就更丰富了。我喜爱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这样说过:“室内和室外不是分离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场所。建筑应被视作是对场地的一种紧密而灵活的控制,当然它也应与环境保持清晰的关联。” 所以,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重点在于空间的营造。

记得每次去北京,但凡是坐火车,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总会倚在车窗旁看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当火车穿过乡间的田野,一片片小树林,前面有一个个小池塘或小水洼,树林和阳光一起倒映在水塘里,总会令我赞叹不已。怎么可以那么美?!

这样的无心大自然,却蕴涵着审美的极致。

原本只想写几十个字,来配合所拍的照片,却一发不可收拾,洋洋洒洒写成一篇文章。热爱摄影,喜欢用画面去纪录生活,不仅仅是出于审美上的偏爱,骨子里也是热爱生活吧。

我爱生活的这片土地、水、鸟、建筑、一片树叶、两棵树、一只贝壳……

因为热爱,所以纪录。因为热爱,所以想要去研究和观察它们。因为热爱,想要分享这份心中的感动,还有那些俯首皆拾的美的刹那。

你可能感兴趣的:(逛深圳人才公园,谈谈建筑与水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