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节

我极少写关于亲情的文字,不论是应试教育下地800字作文,还是后来的兴之所至的随笔。记忆中只此一次,是高一初期陈孝国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题材内容不限的作文,当时我写了一篇《流言下的悲剧》,大抵是两个默契的异性朋友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而渐渐疏远的故事。不久就被叫到办公室一顿痛批,说我乱用“悲剧”二字,并打回重写,以至后来我看到网上段子“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都不敢苟同。重写是个难题,我绞尽脑汁拼凑成一篇《别样的父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然而具体内容早已模糊不清。

作为典型的中国人,我向来是不太表露自己不论是爱或是感激的言辞。在长辈眼里,我一直是个懂事省心的孩子。虽然网上有言论说“懂事的孩子不快乐”,我却不尽然,记忆中儿时的快乐,在河边,在树上,也在蜿蜒的山路里。

人真正成长懂事其实仅仅是几个瞬间的事,而我对人生的第一个瞬间依然记忆犹新。那是2004年一个炎热盛夏的某个星期天,因为住校我傍晚要去学校,准备出发去公路边等车,恰逢父亲去公路上帮邻居背沙,于是顺路同行。当时具体说了什么早已记不清,无非是些“别太节约,吃饱饭,注意身体”之类的话。待我上车之后,父亲也开始了背沙的返程。坐在窗边的我像往常一样四处张望,无意之中就看到了父亲在夕阳之中伛偻着身子,弓着腰,艰难的负重前行。夕阳映着余辉,远远望去,昔日高大的背影慢慢成了娇小的一点,随着疾驰的汽车在视野里一点点消失不见。我当时脑袋一热,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强忍着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不愿去上学而闹情绪的小孩。后来的很多时候,每每攀比心作怪之时,成绩不如人意之时,萎靡不振想要放弃之时,我都会想起当时的那一幕,然后就能摒弃杂念,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高考之前父亲放下狠话,考不上二本就不读了,我没吱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确未能考上二本,仅一二十分之差却又不甘心不上大学。其实我知道如果我执意要读三本,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我上大学,只是我不忍让家里为我如此辛苦,本来就是自己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啊。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填报了大专,父亲也让步同意我去了武职。

再后来,我上了班,过年回家或多或少会给他们买点东西,父亲总会说“我们什么都不缺,又瞎花钱”,等我一走转身又在邻居面前炫耀:“看,这是我姑娘给我买的”,虽然衣服并不合身。

我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开始住校比较独立,所以我并不常往家里打电话,在外工作也从来是报喜不报忧,可能这跟个人的性格有关吧。有时候个把月没往家里打电话,母亲也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关心我的生活情况,关于这一点,我做的并不好。

关系好的朋友中,有已经为人父母的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他们可能更能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和责任,也比我们多了一份关怀和柔情。可能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到了那时才能真真理解父母的立场与难处。

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唯一不变的是守候与牵挂。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