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风险社会与失能的恐惧

    16年在台湾东吴大学交流期间,我与一苏大博士学长相熟。学长的研究领域是“风险社会”,他认为“风险社会,人人平等,阶级性在此时淡化甚至消灭。”但归来静思,总觉得有些相异的看法。

    风险社会放眼看去,确似人人平等,如都平等地面对雾霾、面对食安、面对金融风险等等。但细细思考却发现:人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相同。同样是雾霾,有人可以使用净化器;同样是食安,有人可以食用特供食品;同样是金融风险,有人还可以选择复杂的金融工具实现财富的传承。

    由此,人与人行为的结果就开始不同。有人觉得生命在于尝试,可以多次经历,跌倒重来;而有人一旦踏空一步,就不仅是跌落在地,而是从独木桥上凌空而下,直落深渊。因而,人与人的内心安全感又更加不同。每临大事,有的人安然自若,从容不迫,而有的人则惶恐不安,两股战战。确实,科学数据已经表明,个别人物在成年后依然可以培养甚至改变性格,可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芸芸众生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平凡而不起眼。如何让这部分的人心思安定、生活稳定、未来持续可预期,而不是每日担忧、整日惶恐,畏惧将来,是我们社会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单靠各类鸡汤似的安慰,就如边际效应,效果只会逐步减弱,甚至开始负增长。

    从个人角度而言,是否只能最后来上一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作为安慰,然后就此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NO.3:风险社会与失能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