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都是出色的营销员,孩子“鸡汤”喝得舒服

营销学强调揣摩用户的心理及行为模式,以便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好的老师也要善于看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模式,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推销自己的理念。我们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性比较强,讨厌说教,讨厌被灌输心灵鸡汤。但励志教育在教学中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乐于喝“鸡汤”呢?通过下面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管窥老师们成功的经验做法。

好老师都是出色的营销员,孩子“鸡汤”喝得舒服_第1张图片


谨慎选择身边的榜样

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任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王老师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把成绩搞上去,所以就免不了时常讲一些励志故事。她讲励志故事的主角,基本上是身边的人和事,一般来说,这类故事还是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但是,她的故事主角,十有八九是她的儿子,开口闭口都是“我儿子”,讲他面临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如何逆袭成为学霸的历程;讲他自我管理能力强,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并成功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入喜欢的院校;讲他如何懂得感恩,体贴妈妈的不易,大学期间周六必回家陪妈妈……时间长了,孩子们都摸清她讲话的套路了。有一次活动中,主持人出了一个题目:模仿任课老师的言谈、行为进行表演。结果,一个孩子自告奋勇上台模仿王老师,开口一句“我儿子”,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王老师本意是兜售自己的理念,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却被孩子们忽略了内容,聚焦在兜售时的动作上。据孩子们说,每当老师一开口的时候,他们就担心是不是又一个她儿子的故事,即使这个故事真的很感人、很励志,他们也觉得很烦。孩子们背后的心理活动是:他是你儿子你自然觉得样样都好,我妈还觉得我很好呢;他就是通过自主招生上了一个学校,都没怎么听说过,也不是北清,又不是名牌大学,有什么了不起?

通过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孩子们不认识老师的儿子,不确定故事的真实性,而且,如果以结果论英雄的话,他们认为把老师儿子作为榜样的分量不够,这样的“鸡汤”不怎么美味,孩子自然不爱喝。

好老师都是出色的营销员,孩子“鸡汤”喝得舒服_第2张图片

既讲故事,又重数据

张老师是一位物理老师,兼任年级主任。

据说,他是全校老师公认的教学能手,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被推上了管理岗位。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其清华研究生毕业的身份自带光环,他在孩子们眼里既平易近人,又足够权威。

张老师不端着,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这点很得孩子们喜欢。他的训话,与其说训话,不如说是拉家常。每次训话,他并不长篇大论,风格简洁,直奔主题。某次晨课,他说:今天下午家长会,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需要借助我的嘴告诉家长?我说的话家长还是能听进去的。结果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愿,控诉家长的“过分”。这种讲话方式,抓住了孩子们渴望家长尊重的心理,无形中就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

张老师也喜欢讲故事,但他故事的主角,基本上是本校的,而且是孩子们知道的某个比较有名的同学,如果在公开场合,比如家长和学生都出席的年级大会,张老师还会让主角现身说法,自己讲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这样孩子们的接受度就比较大。

好老师都是出色的营销员,孩子“鸡汤”喝得舒服_第3张图片

而且,在讲故事的同时,他善于利用数据。比如,孩子们面临升学,很多人看重学校排名,依靠排名选择自己想上的学校。张老师就收集了一组数据,列出知名大公司每年录用的新员工的毕业院校,当孩子们发现所谓的名校,并不占据明显优势时,家长、孩子们原先的看法自然就会改变。

张老师还会通过一些故事,总结一些“语录”表达他的教育理念,如:不模仿优秀的别人,而是做最好的自己。与广为人知的名人名言相比这样的“语录”显得更为鲜活,也更易为孩子们所接受。他抓住孩子们喜欢质疑的心理,用充分的数字和事例进行佐佑,加强了说服力,成功灌输了自己的“鸡汤”。

心灵鸡汤虽好,但喝多了还是腻歪。新生代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有时候想法怪异,所以,老师们不妨都学一点营销学,研究学生的社会认同,然后对症下药,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诉求,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取的预期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老师都是出色的营销员,孩子“鸡汤”喝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