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或者公益,谁比谁更高尚

公益圈自带光环。光环下站得久了,不少公益人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光环,从光环中照出自己的“大”来,心底油然而生优越感,看商业的人总觉得他们毛孔里都透露着贪婪,做梦都想着多赚钱。因而总要想方设法与其划清界限,以示清白。但是这种优越感往往又比较脆弱,因为公益要搭商业的便车,这就显出公益人的尴尬来,自大又自卑,道德阵地上立场坚定,捐款市场上闻钱起舞。

我为公益人画的像不太雅,不过好歹我也是公益人,这也算是为自己画像。揭短是揭自己所短,并且即使是揭人短也是揭在人前,算是君子所为,也圆满地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上了。

公益和商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从公益界看来的商业是大而化之,比较模糊,实际上是指第二部门吧,但是公益界诟病的是商业,从来没有指着第二部门名字骂的。是否提出第二部门,就显出自己老三的地位来,因而不提?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从中国社会来看,传统上我们重农轻商,这种普遍轻视商人的心理已经潜移默化到社会意识形态中,即使“老大嫁作商人妇”,还要作哭哭啼啼的不情愿状。但是不论是第二还是第三部门,或者商业还是公益,如果不是老大让渡出一部分权力来,老二老三都玩完。

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社会治理结构来看,是从一元治理结构到两元再到多元。只有政府让渡权力于市场,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才可能产生商业和公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近一些年来开始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但这不意味着公益撼动了商业的地位,实际上这个行业仍然只是属于三产中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这样一个门类的地位,还远没到另立山头、坐而论道的时候。从产值上来说,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6.2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734.8万人,接收各类社会捐赠610.3亿元(民政部2015年统计公报)。同年,中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快递人员203万人;同年,美容业从业人员约1720万人,全国城镇美容业总营业收入1680.4亿元。

比人、比钱,随便一项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公益行业咱都比不过。剩下的只有比初心了。

公益就是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听起来就很美。商业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听起来就很自私。2008年之后社会捐赠总量稳步上升,公益界欢欣鼓舞。不过现在一直徘徊在千亿元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不论这个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社会的爱心,公益界千万别当成了自己对社会的奉献。客观一点说,公益组织就是中介组织,拿人捐款,收人管理费,替人办事,这个要说高尚,也是捐赠人的事儿,可跟拿钱办事的人没多大关系。做公益的人老老实实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哪来的自我感觉良好啊。

其实不论商业还是公益,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以及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都会出问题的。这跟您的出发点是自私的还是高尚的,没有必然的关系。有时候倒反而坏人做不了坏事儿,而好人却可以做大坏事儿,西方有句名言:上帝要惩罚人类,要么降临一场瘟疫,要么产生一个伟大人物,伟大人物抱着常人不可以企及的理想……后面的我忘了,不过这不影响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公益界应该深深感谢商业,尤其是商业中的互联网行业。如果没有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中国的公益行业远达不到现在这样的发展程度。因为在此之前公益资源基本垄断在官方或半官方的公益机构手中。互联网促进了行业的公平竞争,一直到现在,实际上公益人所说的公益圈还是很窄的,基本上都属于体制外的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类型。如果不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市场化以及支付手段的便捷化,公益行业难以得到发展。远的不说,即将到来的99公益日,多少公益组织都要搭腾讯公益的这台便车,希望到时候大筹一笔的?!腾讯公司作为商业公司也许没那么高尚,我更愿意把99公益日看做腾讯与阿里竞争客户手机移动端支付习惯的商业会战中的一个局部小战役,但是客观上他们造福了公益行业和众多的中小社会组织,为此我对他们充满敬意。

每当看到公益圈发出“公益和商业的区别”之类的文章,我都忍不住为这个圈内的人着急。商业已经3.0时代,而公益还在1.0摸索,但是我们却在嘲笑他们。我阅读有限,倒是没看到过商业圈对公益的评判,或许是因为人家都在忙着赚钱。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很糊涂,有些我们公益圈看来明明是很公益的事情,人家就不说自己是公益的,还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比如摩拜单车。商业经常能够做到公益做不到的看起来很公益的事情,公益却常常连公益的事情都做不好。为此我感到忧伤——其实我也是多操心了。

商业或者公益,谁比谁更高尚?您要是认真,您就输了!您自家厨房里的刀,是工具还是凶器,关键在于您拿它切菜还是拿它砍人,跟刀何干呢!

%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或者公益,谁比谁更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