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

栾城县,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南,民间素有“北京到南京,小县数栾城”的说法,自古就有南北通衢、形胜之地之美称。栾城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

栾城,起自春秋中期晋中军元帅栾书,时人尊称栾伯,即栾武子。晋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87),栾书受封于栾城境域,史称栾邑,为栾氏食邑。栾邑为栾城建县之始,距今已两千六百年。栾书一生勤谨廉洁,轻财重德,《国语·晋语·叔向贺令》一文中赞颂他“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备其宗嚣”。卒后葬城西北一公里处,世代称栾书冢,旁有栾武台,上建栾武庙。(注:一卒之田,古时百人为一卒,一卒之田为百顷,栾武子为晋国上卿,应有田五百顷。)

柴武,为西汉初大将。秦末(公元前206年),柴武率众于薛起兵反秦,加入刘邦起义军。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击破齐历下军,以功封棘蒲侯。汉高祖四年(前202年),参加了垓下战役,当时柴武与周勃率领后军,刘邦自将中军,在汉军的共同努力下击败项羽,项羽兵败自杀。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韩王信叛汉降匈奴,汉使柴武击败韩王信军,斩韩王信于参合(今山西阳高南)。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反,柴武为大将军,率军十万讨伐,击溃济北军,俘济北王。柴武死后葬于栾城县城东北1公里的寺下村村西,坟墓高大,叫柴武台。隋代在台上建善众寺,规模盛大,唐初玄奘在西天取经之前,曾在善众寺挂单。今柴武台仍存,已辟为文化公园。(注:韩王信,战国时韩襄王之孙,后随沛公进入关中。先拜韩太尉,高祖二年,被立为韩王,与西汉名将韩信同时同名,为区别故称韩王信)

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_第1张图片
柴武台遗址

苏味道,唐朝大臣、文学家,九岁能作文写诗,与赞皇李峤俱以文章出名,当时人们称之为“苏李”,唐高宗乾封年间进士,初任咸阳尉。在武则天朝三度为相,与李峤、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他的著名诗作“正月十五夜”,被称为历代元宵诗第一,“火树银花”一词至今仍广泛采用。晚年因亲附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武朝颠覆后,唐中宗将其贬为眉州刺史。苏味道有四个儿子,其中老二叫做苏份,在苏味道死后,定居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自是眉州始有苏氏”。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有个人叫苏洵,苏洵的儿子一个叫苏轼,一个叫苏辙。“三苏”都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名望盖过其祖苏味道,但“三苏”对祖籍栾城铭记于心,苏辙则有“苏自栾城,西宅于眉”之谓,并将其诗文别集名为《栾城集》。

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_第2张图片
始建于唐的清明桥

“三苏”没有忘记其祖,因清明祭祖扫墓需经过一桥,故将该桥名之清明桥。清明桥座落于洨河的旧河道之上。因此,栾城又被称为三苏故里。

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_第3张图片
清明桥石雕

李冶,又名李治,栾城籍。金元之际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公元1251年蒙宪宗元年,李冶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家乡封龙山,重振封龙书院,开始了在封龙山近30年的讲学生涯。在办学之初常常“饥寒不能自存”,却泰然处之。为减轻学子负担,在艰难中还买田封龙山下以自立,植五谷以饱学子之腹。对于求学之人,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就读的学子多达千人。李冶秉持教育应顺应人性、因人施教的理念,“世之劝人以学者,动必诱之以道德之精微,此可为上性言之,非所以语中下者也......因其所为而引之,则吾之劝之者易以入,而听之者易以进也”。李冶才德高厚、知识渊博,不仅在教学领域,而且在医学、天文、音律、道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提倡“明理求故,深入浅出,晓然示人”的教学方法。封龙书院随着李冶的名声享誉大江南北。

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_第4张图片

其数学著作有《测圆海镜》、《益古衍段》等,对天元术(研究代数,方程搞到六次)、几何学(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内接圆所造成的各线段间关系)有显著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独创的半符号代数的重大发展,而且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300年左右,他的两部天元术著作,奠定了十三世纪世界数学史和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诗、词、文成就亦很高。与元好问、张德辉被称为元代“龙山三老”。李冶无心功名,忽必烈即皇位后,几次请他入朝做官出任翰林学士,都一次次婉言谢绝,终身以收徒讲学、科学研究、著书立说为业,最后葬于封龙山白草寺东侧。

哈珊,元朝大臣,为荣禄大夫、甘肃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等。哈珊祖父赤笃忽嶙曾任真定府路都达鲁花赤断事官,全家迁居栾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任真定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断事官,兼任内诸军奥鲁劝农事。在真定任上,哈珊率众治理了滹沱河水患,疏浚了滹沱河分洪渠运粮河(即冶河),使百姓安居乐业。死后葬于栾城寺下村村南。

韩山童与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与刘福通等聚众,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宣誓起义,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韩山童被捕牺牲后,其子韩林儿继续率领起义军与元军作斗争,被拥立为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后朱元彰以迎赴应天(今江苏南京)为名,派部将廖永忠前去接迎,至瓜州时船翻而死。(注:廖永忠为中国明代开国名将,兄死后袭职为枢密佥院,总领水军,鄱阳湖之战建奇功,朱元璋手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后以功封德庆侯。洪武八年,因杀韩林儿的“小明王事件“以及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

栾城只所以人才辈出,传说中与栾城的风水有关,其中龙脉之说在百姓中流传甚广。

很早以前,在栾城县的北部一带,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上突兀横亘着一条土岗,该岗起自城北十五里乏马铺,消于城东十里龙化村,绵延数十里。“岗高两丈五尺余……”“岗以坟起,形似龙蟠,蜿蜒数十里,脉络连自太行”。“掘地数尺,累累结石,仿佛人马介胄之状”。登临岗顶,龙脊起伏尽收眼底。岗西有龙王台,台高三丈,直径约十五步,上建有龙王庙,甃石小殿三楹。“僧屋半间,湫隘卷曲,揽不盈掌。”前后有古柏五株,合抱参天,苍郁斑驳。站在龙王台,北瞰冶河,碧水清波,玉带若飞;南眺县城,烟树迷离,粉堞如画;西望太行,山峰叠嶂,奇境如临;东揽村野,屋瓦鳞比,田地鹤列。按照风水大师的说法,这条卧龙岗就是栾城的龙脉。古往千年,这里就被誉为“形胜之地”。

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_第5张图片
栾城龙脉传说

唐朝时,栾城有一位神童苏味道,天赋异禀9岁能写文章,20岁时金榜题名。 离开故里栾城官任咸阳县尉,受到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裴行俭的高度欣赏,有一次率队征讨突厥,特意聘苏味道为管书记。苏味道文采很高,有一个叫裴居道的任左金吾卫将军,要写一个谢章,专门找苏味道做枪手,一挥而就,写得畅达清丽。 之后,在京城为官,步步登高位尊宰相。

苏味道才高八斗,齐名初唐四杰,官位显赫一时,重回故里栾城,流连于王家庄,路遇百岁高僧,高僧妙语吉言:此地福禄恩泽,非官即贵;苏世家必出文豪流芳百世。苏味道大喜问及缘由,高僧笑而不语,叮嘱苏味道若一世流芳,为官清明练达方可终身得志无恙。苏味道不明白高僧所说何意,于是回京请风水大师细解。

这个时候,正好一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唐初著名术数大师,袁是李的师傅,共著有《推背图》等)随皇帝征战至此,在栾城十五里铺(即今乏马村一带)斩灭了突厥的叛军,遂改十五里铺为杀胡林。两位大师登上卧龙岗向东南一望,发现整个栾城大地,东有卧龙岗巍然耸立,西有洨河流水潺潺,这是文脉昌盛之兆呀。二人仔细一看,果然紫气环绕,境内坤向洨河之滨,已然文星闪烁。后来一查,原来当朝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苏味道就出生在这里。于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就向当朝武皇奏明事情,呈请在此营建国度,武皇下旨准奏。

经过勘测,李淳风和袁天罡一致认定,卧龙岗龙之首兴建外城,在龙身之侧兴建皇宫,并选定了东宫、西宫、南宫的位置。李淳风兴建外城西城,袁天罡兴建外城东城,二人还约定待需要的一百名能工巧匠全部到齐后,皇城就可营建。但时限一到,只来了九十九名。到最后一天,工地上来了一名浑身是土、衣衫褴褛的和尚,不仅如此,他说话还口吃。当时负责工地的大太监见了此人十分恼怒,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赶走了。当李淳风和袁天罡听说此事后,连说可惜,原来那就是神仙下境来资助皇城建设的。但神仙走后却再也找不到了,李淳风、袁天罡二人再仔细观察,却只知龙头方位在南,竟一时间找不出具体位置,天命如此,皇城建设只好泡汤。因此就在栾城岗头村和南客村一带留下了三个大土台,岗头村与十里铺村中间留下了一个大土堡。这就是后来历代《栾城县志》记载的南客三丘和北十里铺董保丘的由来。

苏味道在唐做官时,恰逢武则天时期复杂官场环境,他遵循模凌两可的“墙头草”哲学,能够在武则天朝三度为相,实属不易,虽然无大为但也算坦途。后因亲附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于武朝颠覆后,被唐中宗贬为眉州刺史,可谓郁郁寡欢,一日忽想起路遇百岁高僧之言,顿悟故里栾城之龙尊祥贵渊源,原来高僧笑而不语的地方王家庄,正是李淳风与袁天罡一直找的龙头之位。虽然苏味道又复迁益州长史,但未上任而卒,终年58岁,朝廷追赠他为冀州刺史。

现在的栾城南侧,还存留着西宫村、南宫村,这也是从那时留下的称呼。但是,栾城有西宫、南宫的地名,现在却找不到东宫的地名,那东宫哪里去了?

原来,自从唐代以后,又经过五代十国,到了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北部边陲的粮草供应,宋太祖又命人沿着汉代时在栾城开凿的太白渠,向南开挖了一条运粮河,直达赵州桥下。这条河道也是西北东南走向与卧龙岗基本平行,大大丰富了此地经济的发展。

到了元朝末年,元朝统治者看到红巾军起义势头猛烈,一调查,发现红巾军的领袖人物韩山童、韩林儿竟然是栾城的。元朝皇帝派负责风水的钦天监来栾城一看,发现此地确实卧虎藏龙,元帝就立即命令附近的州县立即削平卧龙岗,将岗夷为平地,并在今天岗头村中开挖一条河道,起名减水河,实际是进一步破坏卧龙岗的风水。再后来,又把东宫所在的地方改为龙化,寓意是卧龙岗化了。原来现在栾城龙化村就是当年东宫的位置。

到了明代,栾城老县城被战火烧毁。因为明朝是靠着红巾军起义才得到的天下,所以决不允许栾城再有龙脉存在,于是当时的宰相刘伯温来到栾城,在运粮河的西岸亲自选址,营建了一座新的栾城县城,这也就是现在栾城区的城区。

2016年9月,南山寺大德高僧们在栾城王家庄(河北省实验中学又称石家庄二中,南校区新建于此)连声称叹,称之为福禄之地,人才达人贵地,并于三角地处凝望低语:“此乃万福之地,是龙头所在!”高僧所言与当初唐朝一代风水大师李淳风、袁天罡不谋而合,北部岗头村为龙脉所在,可谓龙摆尾,与地处南部黄金三角地块所在的王家庄村龙头遥相呼应,构成栾城的龙之吉祥版图。这正是千百年来栾城文脉昌盛、物华天保的渊源所在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栾城龙脉之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