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领的秦军大破赵括率领的赵军,并以欺骗的手段把赵国的降兵全部活埋。据统计,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共45万人,只放出240个年岁小的回到了赵国。
赵国上下为之震惊,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抵挡强大的秦军。
长平之战后,白起把秦军分为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打赵国的武安(今河北武安)、皮牢;一路由司马梗北向平定太原,取得上党全部土地;而白起则率军围攻邯郸。
白起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一鼓作气趁势灭亡赵国。
白起的这一个部署,吓坏了赵国和韩国。二国花重金派苏代(苏秦的族弟)游说秦国当时最火的一个人,秦相应侯范雎。
游说的理由很简单,白起把赵国灭了,功劳这么大,你在秦国还能有什么地位。范雎于是以秦兵疲惫,急需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国、赵国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听了他的话,让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来请和,各国都暂且休兵。白起知道这事后,气的差点吐血,白白丧失了一个灭亡赵国的机会,从此和范雎结下了私怨。
对于割地赔偿,韩国这个小国,没有话语权,直接就给了。赵国这里却出现了问题,给还是不给,群臣讨论不休。最终,赵王决定把地给齐国,联合齐国及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秦昭襄王见赵王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抗秦,大怒,派五大夫王陵举兵20万再次攻打赵国,直攻赵都邯郸。公元前259年,邯郸之战爆发。
为什么不派白起,很简单,因为白起毕竟年迈,生病了。
赵国面对随时亡国的危险,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赵相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招揽士卒,甚至妻妾也编入军中。最终,凑了10万人,以廉颇为将抵抗秦军。
俗话说,哀兵必胜,先前长平之战的仇恨,加上这次邯郸的仇恨,赵国超常发挥了战力,在廉颇的带领下,王陵打了1年多,几次失利,不能取胜。
甚至于后来,秦昭襄王征发更多的兵去支援王陵,王陵损失了秦军五校(每“校”8000—10000人),仍不能取胜。秦王此时,想起了白起。
白起这个时候,大病初愈。秦王想派他去代替王陵。白起却说灭赵的最佳时机已过,秦国先前损失惨重,还没有恢复过来,而且现在攻入邯郸,别的国家的援兵一天就能到达。
秦王亲自下命令让白起去统兵,白起不愿意,又派范雎去劝说他。白起本来就怨恨范雎之前让他收兵,丧失了灭赵的最佳良机,此时更是不听他的。
白起以生病为由,坚决不愿替王陵攻打邯郸。秦昭襄王于是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但还是不能攻下。各国派兵救援赵国,王龁与之作战,也均失利。
白起听到后说,我早知道会这样,大王不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办?秦王听到白起的抱怨,恼羞成怒,强令白起前去统兵,白起又称病。
秦王恨的牙根痒,于是下令免除了白起的武安君的爵位,削到与士卒同爵,贬到阴密(今甘肃灵台县)。
秦王这一贬,白起老年病又犯了,所以并没有立即启程,准备等病好点,再前往发配地。
诸侯各国联军进攻王龁,王龁接连失利,多次被击退,使者每天都到咸阳告急。秦王一看到告急书,就想起白起,就恨白起,看白起还不走,就派人遣送白起,不让他在咸阳逗留。
白起出了西城,走了十里,到了杜邮,就收到了秦王派使者送来的剑,让白起自杀。先前,秦王和范雎商量,白起被贬,心中不快,而且对大王很不满意,于是下令把白起赐死。
白起拿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
公元前257年,白起自杀身亡。
白起的死,是因为不奉召统兵。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长平之战杀敌太多,难免赵人仇恨,所以不适宜统兵,另一方面是因为先前丧失了机会,此时不是灭赵良机。
白起死非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