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群体的成长隐忧:年度十大都是老司机,新人何时出头

平心而论,相比其他单个媒体平台人为评选的奖项,蓝鲸联合各大机构通过大数据为主进行分析计算,颁发的“年度十大TMT自媒体”更加的精准,也更具有代表性。获奖人之一的王冠雄也表示“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TMT自媒体大奖,都是实至名归的头部科技大V”。

  “实至名归”的同时,我们也从十大自媒体的构成上,看到自媒体群体成长的隐忧,包括笔者在内,无一例外获奖人都是从业超过10年的老司机,甚至像信海光和李瀛寰等老师,近20年前就已经是行业资深的主编级人物。我们不得不反思:新人去哪了!

  获奖人之一的闫跃龙开玩笑说自己是“刚做了半年自媒体”,其实闫跃龙半年自媒体生涯背后是半辈子的积累。现年40岁的闫跃龙十多年前也已经是公关、媒体行业的大拿,曾任《通讯世界》月刊总编、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客户总监,上一份工作是京东集团的公关总监。

  自媒体属于新媒体,新媒体行业理应能让更多新人尤其是95后的新人冒头,但现在头部科技大V全部让老司机们把持。这一方面说明了科技行业在娱乐和喧哗过后,更深度、更专业的从业者,逐步脱颖而出,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新入行的从业者难以撰写、分析深度的科技事件,难以得到主流科技企业的认可。

  当然反过来看,是不是我们的企业、机构、媒体,对新从业者容忍度不够,在同一事件上,我们更愿意看老牌媒体人写的文章或者发表的观点。这一点,不单单是我的猜测,我有充足的素材和经历来佐证这个观点。时至今日,业界心知肚明,有个别老牌自媒体不再亲自创作,而是通过助理或者代笔或者客户直接供稿的方式,再利用他们的署名,对外发布,进而沽名钓誉赚取钱财。我经常遇到公关公司提的需求“丁老师,这篇稿子能在您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下吗,价钱不会少”,以我的原则当然拒绝了,但我拒绝后很快又能看到这篇稿子出现在其他科技大V的平台上。

  有很多10万+的大号,都有“内容供应商”,当我接触这个群体后,发现很多内容供应商也都是20岁出头的小孩,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完全有能力输出匹配大号的内容。有一个内容供应商(俗称枪手或者替笔)和我诉苦“我给三四个10万+的大号提供过内容,他们一篇广告和客户收费10万,而这篇广告文案才给我1000元,钱和名都让他们赚了”。

  所以,经常给一些移动阅读平台提的建议就是“你们张三说补贴30亿,李四说补贴50亿,能不能推出一个机制,让那些有实无名的内容生产者,脱颖而出呢”。如果哪个平台做到了这一点,这个平台就能超越今日头条。可惜的是,目前看来,不管是一点资讯还是腾讯天天快报乃至大鱼号、百家号、网易号,在推荐索引或者各种榜单评选上,还是侧重“更有名的人写的内容”而不是“写的更好的内容”。

  关于这一点,正在做一些改变。日前,在的一个自媒体作者评选结果上,看到了“阿星”和“倪叔”两个对于行业来说陌生的名字,我真心为这两位点赞,他们是被低估的两位作者。就知名度来说,万能的大熊和王冠雄远比阿星和倪叔有名,但阿星和倪叔就真的比万能的大熊和王冠雄写的稿子差吗?可惜的是钛媒体毕竟是比较小的媒体,如果是行业顶级媒体活动,比如今日头条之夜这样的活动上,能把年度自媒体颁给倪叔、阿星这样的作者,是不是真的能引起行业新的风潮?或者,我们可以期待一把,钛媒体成长为行业顶级媒体。

  这几年,自媒体赚钱越来越容易、金额越来越大(仅仅就我身边,年收入千万以上的自媒体不下10位),这导致很多人成名的自媒体大V以赚钱为目的出发,进行内容创作。有一次在南京的企业活动上,探讨这个话题时,有一位南方的自媒体和我说“咱们做自媒体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对此想反驳但无力反驳。

  在任何一个行业,繁荣和乱象都是并生的。用时下流行的“佛系”的说法,我的态度就是:很多事情都是相互作用力下的结果,有因有果,人各有志,莫要强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媒体群体的成长隐忧:年度十大都是老司机,新人何时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