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翬:他用伟大的艺术缔造开挂的人生

王翬(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四王"。四王在当时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

王翬的曾祖父王伯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豢龙和叔父王豢鳌俱为画家,尤其擅长山水和花鸟。王翬家境贫寒,但自幼喜爱绘画,常用芦秆在墙上图画玩耍,本地画家张珂是他的启蒙老师。1651年,19岁的王翬得到王鉴赏识,约在一年以后,王鉴又把他推荐给王时敏。

王时敏对他的神悟力学大为惊异,他将王翬安顿在太仓西郊的乡间别业“西田”里,尽其家藏的古画供王翬研习临摹,还像保护人一样把他介绍给别的知名收藏家。17世纪60年代后期,王时敏在王翬的一幅雪景上题写了长篇跋文,从中可见王时敏对其评价:近世攻画者如林……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吾石谷一人而已……犹如禅者,彻悟到家,一了百了,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

余于画道有癖嗜,顾以资质钝劣,又婴物务不能肯习,迄今无成。生平所交画友数辈,亦多未脱时趋,意谓风尚止此。不图疲暮之年得遇石谷,且亲见其盘礴如古人忽复现前,讵非大幸!

王翬在王时敏、王鉴陪伴下生活并创作了将近三十年,先学黄公望和王蒙的笔法,通过元人书法性用笔而集宋元画风之大成。后来于17世纪80年代混合运用巨然、范宽和燕文贵的北宋语汇绘制长卷,以更大的精力再现了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作于1664年的《仿巨然笔意图》,是王翬早年的作品。当时他正开始摆脱董其昌的路子,创出自己的一种新风格。此画的直接楷模是传为巨然的《雪景图》,见诸王时敏的《小中现大册》。王翬画的上款是“为修翁老先生寿”,可见是一件祝寿之作。王翬没有去重复宋画的构图。他随意取王时敏所临《小中现大册》里的要素,在画幅左前方,有一片茂繁的松树,与中景略小的松林斜斜地连接,以便在节奏上跟背景当中山峰大幅度蜿蜒盘旋的动势相互贯通。

王翬:他用伟大的艺术缔造开挂的人生_第1张图片
仿居然笔意图

此画中对山形的塑造,他师法董其昌用直皴勾山外势形象的程式。这样,就是独具个性的笔法而不是图绘形象传导了山水的生机和神韵;笔迹的延长和扩展画面整个儿地成为一个硕大翻腾的漩涡与逆漩涡不息流动的图案。王原祁称赞王翬发明了构图的所谓“龙脉”原理:

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衿式……龙脉的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

王翬的“龙脉”原理充分发展了董其昌关于“势”的观念。山水画的构图统一组合已经不像前阶段作品见的,要依靠画面各部分的均衡和谐,而要依靠勃发灵动的张力在有机的画面结构中,由个性化的笔墨生成其势。

1672年,王翬用新的巨然笔法绘成了《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这幅绢本立轴描绘了一座高峻叠峦的抽象山脉,用抽象的弧、圆和点子表现浑圆的书法性皴线;仅在图下方一小撮直立的树丛,点缀了比较自然的写实形象,这还是为了指出龙脉运动的方向。

王翬:他用伟大的艺术缔造开挂的人生_第2张图片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

王翬并不拘泥于摹拟他的范本。他认识到南宗风格和秘诀就在于书法性用笔,更多是元人而不是宋人的遗风,于是领悟了必须“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翬并不赞同董其昌关于“凡画欲暗,不欲明”的说法,他认为“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

整个17世纪60到70年代,王翬的杰出才能使他的朋友与崇拜者们感到兴奋和茫然。恽寿平目击王翬的画风数变,指出他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一个新的“登峰”。通过王翬的大成,恽寿平感觉到一种新的统一体正出自“古今来笔墨之……不能相入者”之中。

但王翬在新风格领域的凯歌高奏,似乎阻碍了他的潜能。王时敏去世后,王翬就是当仁不让的大师了,王翬本身变化的过程也走到了尽头。康熙三十年(1691)他奉诏绘制《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他日复一日地束缚在摹古的道路上,最后,他甚至自我摹仿起来。

王翬:他用伟大的艺术缔造开挂的人生_第3张图片
南巡图

王翬的同时代人指出,他的作品是无可匹敌的。但是对于现代美术史家来说,他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是以一个作伪者的身份开展活动的。早在1669年,周亮工就指出: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周亮工所说属实。王翬年轻而家贫,如周所说“仿临宋元人,无微不肖”。

今天,从王翬所作的宋元古画伪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原来母本的偏离,这些画实际成为王翬独立创作的作品。正因为这种果敢的做法,王翬的《行旅图》摹本博得了与宋代原作同样令人信服的魅力。宋骏业形容说,王翬的作品“烟云满幅,树木丛密,令人夺目骇心”。

在宋骏业题跋后约几十年,范宽的原作与这件摹本通过各自渠道进入了清代乾隆皇帝的内库。范宽的原作于1744年入载第一部皇家收藏著录《石渠宝笈》,却并未引起乾隆本人的注意。相反,后者于1757年由皇上浏览之余,还题诗其上,中有“简淡四家法,于斯鼻祖看”的句子。与王翬的作品相比,范宽原作也许过于冷静、幽远,在18世纪的审美趣味看来太过生疏了。

乾隆还拥有其他的王翬作摹本,包括《摹范宽庐山图》,原本传为南宋初年的大师江参所作。对这件范宽主题的变体,王翬可以由此想像出南宋画家是如何师从与模仿范宽画风的。另外一些是王翬17世纪70年代的作品,着重摹写李成笔意。

王翬也摹元人。王蒙的《秋山萧寺图》与普林斯顿收藏的王翬《仿巨然图》显示出共同的用笔技巧和构图规则:《秋山萧寺图》上前景的高大松树尤其像《仿巨然图》前景的景物,越往上越小,偏向一侧又被推往中央,就像“s”形曲线,龙脉在画面中迂回运行。

传为徐贲的《仿吴镇山水》是王翬根据王时敏《小中现大》册第11开所作。王时敏的摹本还保留着节制有度的前景与开阔的中景这些元画构图的母题,王翬考虑的却是图中央山峦突出的s曲线及其相关的要素。那些圆弧、排列有序的披麻皴和散点,极像1673年王翬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的模样。因此,王翬在圆满地集宋元山水画风格之大成的同时,也能够按照需求去充实宋元绘画的历史性收藏。

对于王翬的艺术成就,童书业总结地最为中肯:王翬的画“气韵清丽”,其方法之一是皴擦简要而不繁重。他最长于青绿设色。至于其缺点,是有时用笔过于刻露,晚年尤甚,出现“无韵”的毛病。章法过于繁琐,能密不能疏。但总的说来,他的画留意真实山水,表达亲身感受,不为流派所惑,达到雅俗共赏,以“四王”中一位名满天下的职业画家身份,代表了当时文人画的最高成就。在向来歧视职业画家的中国画坛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翬:他用伟大的艺术缔造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