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姐妹侄女一起在大剧院观看,高级别演出,本身就颇有吸引力。
似乎我们的天性里,对舞蹈和歌曲,有一种难言的爱好。
夕阳的余晖,还没有褪尽,我们已行至飞天大道上。
演出单位是,北京舞蹈学院,它是中国舞蹈的名山大川,从那里出来的节目,一定好看,我暗自猜测。
自从文博会落户敦煌,我们作为这里的原住民,可享福了。
从去年9月的首届中国(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办以来,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国际国内的演出团体,在敦煌大剧院演出了。
冬天的时候,还在遗憾着没能看上,俄罗斯风靡世界的芭蕾舞《天鹅湖》,春天又错过了,精美绝伦的《丝路花雨》。
正纠结着,为什么一次次和美好错过呢。
可能是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这个夏日傍晚,我们来了。
起初也没听明白,后来到剧院拿到票时看票上的《傩.情》。竟不敢念出声,拿不准这个字是叫难呢,还是摊呢,平时用拼音,也不会查。只好在落座后,请教前排的年轻女孩,她也笑着回答,我也不认识呢,查一下,一查之下,是一个傩(nuo)字。
没文化,好可怕。
平时见了生僻的字,常常猜测,或者干脆绕道而行,这下好了。终于露馅了。
记忆里,这个类型的节目从未看过。
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知道它也如同我们敦煌的曲子戏一样,是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
北京舞蹈学院,用三年的时间打造出这样一台节目,效果肯定不错。
必须调动全部身心,去体验,风雨飘摇中的古老廊拄,天光渗漏,以及各种面具,震耳音乐,作为开场,已强烈震撼到我。
它营造出的神秘森然的气氛,陌生而遥远,好像人类倒退到最初,一切原始而神奇。
果然,总共是九个章节,从开天辟地开始,依次是生命造化,风调雨顺,生生不息,鬼神情缘,笃诚敦厚,崇文尚礼,合和昌盛,向自然致敬。
他以一种陌生的形象,极尽夸张的肢体语言,神奇而刻板的面具,隐去了人的面部表情,只留下暗想,猜测,风,雨,雷,电,天上地下,雾气缭绕,亦真亦幻。
在人和自然的对峙中,逐渐发展,演变,劳动的功力何其大,从荒蛮时代的愚昧,到注入思想的文明,一字排开,循序渐进。
驱邪,祈福,喜庆,赞美。
每一个节点,都在进步。
面相,也由狰狞可怕,到宽和大气;动作,也从激烈转为柔韧。
仅有个别简单的号子,或如同咒语的咿语,其他一切,全都是用身体完成。
对晴耕雨读这个成语,印象深刻。古人起初,就是把读书和劳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古到令,风霜雨雪,自然万物,人类进化,都是在努力中,日趋完善。
今天,他们用一台节目,艺术地再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支流,意义非凡。
这样的文化大餐,非常有营养。
主演是北京舞蹈学院的王子涵,武帅等。
这是敦煌农商银行,成立两周年庆典演出,是他们特别邀请的国家水平的团体。
不用说那些柔软的手臂,腿,在伸拉曲折中,无声的话语;不用说他们完全投入时,那种尽态极妍的美感。他们已把舞蹈融入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从中提供给我们千年文化积淀而成的傩戏。
我眼前幻化出远古,狩猎,族群。
我原以为,对傩戏是陌生的,事实上完全相反。
敦煌人,都是很久以前的移民,从我小的时候,春节社火中,就看到的大头娃娃溪流翠,就是傩戏演变而来的。他憨憨的面具,朴拙的举止,常常逗得我们呵呵大笑,曾给节日的喜庆中,平添了多少快乐和笑声。
如今,他如画卷般徐徐打开,从最初的诞生,到发展,到今天,让我充分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对一方生活的全部意义。
在舒适高规格的敦煌大剧院,观看人类文化遗产___《傩.情》,非常开心,很有收获。
这个夜晚,因了古老剧目的演出,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成为不平凡的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