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

海明威说: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停留巴黎,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巴黎永远会与你在一起,因为它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9月30日早7点,从和瑞士接壤的一个法国小镇出发,大巴经过7个多小时的行程,下午两点多,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浪漫之都巴黎。


凯旋门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1张图片
巴黎凯旋门


首站是凯旋门。巴黎也堵车,恰逢周一,眼睛瞅着凯旋门就在数百米之遥,生生地走了40多分钟。

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戴高乐广场,1836年7月29日建成。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为了纪念这个功绩,1806年2 月拿破仑下令兴建了凯旋门。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也是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45米,厚约22米。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战役的浮雕。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到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俨然是一件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传说凯旋门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丽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门圈里,这一现象又给凯旋门增加了神秘。

我惊奇于凯旋门四周的路面,都是由半尺见方的石块铺成,较之我们的柏油路,显得大相径庭。后来,转街,发现在巴黎,这样的路面很多,多存在于一些古老著名的景点。据说,这些石块,看似简单,其实,每一块石头平面下,都有长长的根扎在地下,180多年来,还是坚固如初。


卢浮宫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2张图片
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占地约198公顷,长680米,分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其藏品40多万件,艺术品均是来自世界各地。油画蒙娜丽莎,石雕胜利女神,雕像维纳斯,是宫内的镇宫三宝。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

我们在这里的时间是三个小时,根本不可能欣赏完宫内的所有展品,许导要大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领到中文讲解器和参观指南,大家就做各奔东西,我们几个人选了蒙娜丽莎,要亲眼目睹蒙娜丽莎那让世界为之倾倒的微笑。顺着指示标牌,先是排队从扶梯上楼,再是穿越长长的长廊,队伍极长极长。大约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队,总算千呼万唤般地来到了蒙娜丽莎跟前。77cm*53cm的蒙娜丽莎,楚楚地端坐在一个近乎两米高的玻璃罩子里,前面还拉着隔离栏,分明就在眼前,却离你遥不可及,还没站稳脚跟,傍边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挥手,让你离开,眼神,声音,手势都不容置疑。好像人们来不是欣赏蒙娜丽莎,而是要把蒙娜丽莎掳走似的。我不想和蒙娜丽莎同框,倒是给蒙娜丽莎拍了照,至今,蒙娜丽莎仍在相册里深情地微笑着。倘若达芬奇在天有知,一定会后悔,当初该把蒙娜丽莎画大点儿。之前,和许导交流过蒙娜丽莎的真假,许导说是真的,外面的玻璃是防弹玻璃。离开了蒙娜丽莎,我们又走马观花地,一边云里雾里地看着,一边回到集合地点。偌大的卢浮宫就算参观完了。好在,参观指南上有21个讲解,用中文讲解器点开就可以听,在排队的时候反复听了几遍。


凡尔赛宫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3张图片
凡尔赛宫


1682年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迁往凡尔赛,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廷建筑,是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也是文化时尚的发祥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期又增加了一些建筑。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多次被民众掠夺。1793年,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转运卢浮宫。1833年凡尔赛宫得以修复,改为历史博物馆。

那天,许导给大家两个小时时间,也给大家配备了中文讲解器。但感觉,也只是过了一遍而已。如今的凡尔赛宫,就是一个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而已,几乎是空的,但想要仔细地有深度地了解,也是很难的。每个房间的四周和天花板上,都是由一幅幅壁画组成,这些壁画无一例外地记录了这里曾经的主人,或奢华的生活,包括服饰,头饰,器皿……或开疆扩土的战绩,包括厮杀的场面,作战的马匹,使用的武器……作品以雕刻,巨幅油画,以及挂毯为主。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凡尔赛宫著名的“镜廊”就是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而成。走在镜廊,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不难想象,这里当年该是何等豪华,出入这里的人身份该是何等高贵。如今,人们穿梭于镜廊,就如同走过一个卖场。

很遗憾,凡尔赛宫,所到之处,都是人头攒动,你不走,人流会带着你走。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时期的奢靡生活,加上中文讲解器的帮助,还是可以了解一二的。


圣心大教堂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4张图片
圣心大教堂


在巴黎郊区的蒙马特山顶上,有一座美丽的教堂,叫做圣心大教堂,它是巴黎日流量拜访游客排名第二的景点,是一座政治和文化双重的纪念碑,一是为1870年法兰西——普鲁士战争中法国失败的国家耻辱备忘纪念,也是1871年社会主义巴黎公社为其最叛逆的社区加冕,是法国保守道德秩序的一种体现,也是献给充满爱心耶稣的大教堂。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圣殿被奉为圣地。圣心大教堂由著名建筑师保罗·阿巴迪设计,工程1875年开始,1914年竣工。外观为乳白色,教堂正门是三个拱形大门,大圆顶两侧有两尊骑马塑像,分别是法国国王圣·路易和民族女英雄贞德。

我们是乘吊篮一样的高架户外电梯到达山顶的圣心大教堂的,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巴黎城。教堂外是喧嚣的人流,教堂里是安静肃穆的朝圣信徒,仿佛冰火两重天的两个世界。人们在尘世难免会被灰尘蒙住双眼,而祈祷则是可以让心灵变得洁净的必要途径。台上,唱诗的修女虔诚,台下祈祷的人虔诚,就连被允许进来的游客似乎踏进教堂的一瞬也变得无比虔诚,没有任何人高声说话,脚步也是轻而再轻,有的只是朗朗的唱诗声在回荡。


塞纳河

在巴黎,塞纳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它将巴黎分成两部分,即左岸,右岸。虽然它们都是巴黎的一部分,却在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左岸是文艺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有剧院,书店,可以说巴黎左岸历来是辈出文豪巨匠的文化天堂。而右岸则是金融中心,有人称巴黎右岸是“冒险家的游乐场,银行家的聚集地”。因此“左岸用脑,右岸用钱”这句话在巴黎广为流传。右岸是巴黎理性,物质的部分,左岸则是巴黎感性,浪漫的部分。

塞纳河上据说有36座桥,每座桥都有不同的特点,而其中最金碧辉煌最壮观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有趣的是,1900年建此桥是为庆祝俄国和法国的结盟,而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俄法一笑泯恩仇,而且将桥通向拿破仑墓。我们有幸在晚上沿塞纳河左岸穿行,目睹了这座亚历山大三世桥,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桥,塞纳河的夜景就像一个羞涩的少女,端庄而内敛,粉黛无痕,却楚楚动人。

和夜晚相比,白日里的塞纳河,壮观大气,不知是沿河两岸的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建筑,成就了塞纳河的美丽,还是它们彼此成就。碧水悠悠,碧波荡漾,游船一会儿行驶在左岸,一会儿右岸,埃菲尔铁塔时而矗立在船头,时而又被抛在船尾。流动的画面,流动的震撼,流动的喜悦。河岸边的人们,表情是平静的,不为所动地干着自己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家住塞纳河边,或者家住埃菲尔铁塔脚下,就和我,家住大雁塔旁边一样。风景在别处,亦在眼前。

那天,我们是在塞纳河边的一个船上用的午餐,五菜一汤,典型的中餐,老板当然是中国人。一路走来,去了很多家中餐馆,饭菜种类也许不一样,但经营模式如出一辙,目标客户都是国内的旅游团,一拨接一拨地翻台,像流水席。就餐船的旁边就是埃菲尔铁塔,河堤上,河堤下,都是拍照的最佳角度,岸边垂柳依依,当然,脚下的枯叶也是随风飘荡,一眼望去,徒增几分凄凉。

在欧洲,一路走来,不曾见到过一个环卫工人。


埃菲尔铁塔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5张图片
埃菲尔铁塔


我们是在晚上8点多,初次来到埃菲尔铁塔下的,看亮灯的铁塔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当亮灯的那一刻,埃菲尔铁塔,就像一个身着盛装的”铁娘子”,巴黎人习惯这样称呼他们的埃菲尔铁塔。灯光下的铁娘子,金光璀璨,金色赋予了她高贵华美的气质,五分钟的亮灯全部是金色,可以说,一色抵万千。

作为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有着一个至今听来还是那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依然记得初见17岁的她清澈而倔强的眼神。没有父母的祝福,两人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幸福。相伴15年后她不幸病逝,留下他靠记忆度过余生。最终,他登上了用十年时间亲手设计的铁塔最高层,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对她说:”我爱你”。他就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她就是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妻子玛格丽特,失去爱人的他,终生未再娶。钢铁结构,代表着埃菲尔对其妻子坚贞不渝的爱情。

不知道巴黎人口中的铁娘子,与玛格丽特是不是有着某种联系?

1889年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举办了大型国际博览会以示庆祝。博览会最引人注目的展品就是埃菲尔铁塔,它成为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

在众多的设计者中,埃菲尔的设计虽然脱颖而出,但当时的法国政府只能提供五分之一的建筑资金,埃菲尔需要自己垫付剩余部分,并且,这部分资金还需要靠建成后的门票收入冲抵。埃菲尔不但抵押了全部财产,还四处举债。令人没想到的是,高324米,重达9000吨的埃菲尔铁塔建成后,不到半年,埃菲尔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按计划,博览会结束后,作为临时建筑,埃菲尔铁塔将被拆除。从建筑伊始,巴黎人就对这个大铁架子嗤之以鼻,超过300名知名巴黎市民联名请愿,要求停工。他们声称这个“大烛台”会损害巴黎的名誉和形象。好在,巴黎政府没有理会他们。

虽然自建造之日起,围绕铁塔的种种争议就就不绝于耳,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埃菲尔铁塔先后被卖过两次,并且是同一个骗子。这个骗子叫维克多。1925年,巴黎坊间有传闻说,由于法国政府无力承担这座铁塔,有意把铁塔拆除后,当作废铁卖掉。如果没有这个传闻,维克多也就是一个巴黎街头靠打牌作弊,骗点小钱的小混混,而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大骗子。

听到政府要卖掉埃菲尔铁塔传闻,维克多计上心来,他伪造了各种证件,声称自己是法国邮电部副总监,然后,他召集当地五个废品收购商进行招标。他煞有介事地把五个人领到铁塔下,挥了一下证件,就把五人领上了塔,五个人对他的身份深信不疑。其实,维克多的派头把看塔的工作人员也震住了,不敢盘问他。维克多对五人说,巴黎政府要求招标保密,事关政府的体面。五个人为了拿到这笔大单,争先恐后地向这位“大人物”行贿,等到他们发现这是场骗局时,维克多早已不知去向。维克多躲了一阵,见没有什么事,就返回巴黎,用同样的方法,把埃菲尔铁塔又卖了一回。最终,维克多在美国参与诈骗被捕,卖埃菲尔铁塔的事件才为世人所知。

更意想不到的是,埃菲尔铁塔也成为法国最著名的自杀地点,每年平均都有四个人从铁塔上跳下或者在铁塔上悬梁自杀。第一个从铁塔上跳下去的是一名叫Reichelt的裁缝,他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蝙蝠翅膀的衣服,他以为自己会飞起来,但是很遗憾。

如今,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日游客访问量第一的景点,历经130的风风雨雨,依旧神采奕奕,它是巴黎人的骄傲,更是爱情的传奇。

巴黎,耳熟能详的地标性景点以及文化符号实在太多,比如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杜乐丽花园,巴黎圣母院……这些地方,相信很多人即便没来过也都知道,在电影里,在文学的作品里。对于巴黎圣母院,我们只是远远地看了看,但那个雨果笔下的敲钟人,仿佛就在那里,那钟声不是还回荡在耳畔么。让全世界为之惋惜的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驱车远眺,毁坏处搭起了架子正在修复,预计需要几年的时间,好在主体安然无恙。

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_第6张图片
正在修缮的巴黎圣母院


无论如何,曾经名震欧洲乃至世界的法兰西,如今无疑已经不负盛名,巴黎,再不是令人魂牵梦绕的浪漫之都,街头那些横飞的落叶,那些游荡的黑人,任凭脑补画面,也无济于事。站在巴黎街头,我感叹的是巴黎街头那些气势犹在的建筑,它们有三分之二已经矗立了160余年,它们见证了巴黎曾经的辉煌,当然也有颓废。

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只是流动的太久。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或者“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这种感觉扑面而来,很凄凉,也很凄美……


备注:2019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欧洲之旅之法国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