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王”的来历
所有关于钱大王的记忆都来自父亲,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钱大王、杨家溪,就是一路听父亲讲故事。
父亲说,关于钱大王的故事多多,就像我们脚下的石头一样数不清。
幼年的我以为父亲吹牛,后来看了相关的资料、史实才知道,父亲真没撒谎,钱大王还真不简单。
相传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之一——钱镠(852-932年),后人称他为钱大王,他的部族曾屯兵于此地,凿古驿道于绝壁,后人故称之为“钱大王村”,并将附近的这座山称为“钱大王岭”。
明朝期间,官府还在此设立急递铺,可见这条官道的地位极其重要。
然,儿时的我们可不理会那么多,我们只知道,父亲一路上都在给我们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那样信手拈来,却又不离你的左右。
所以,虽然钱大王村离我们家挺远,但我们依然时时去玩耍。
路上的故事
从我们家到钱大王,要爬上一道长长的山岭,等下岭了,才有风景可看,才有故事可听。
父亲说,我们左边的这块大石头,可有来历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个和尚,他心地善良,总是留路过的行人住宿、吃饭。
但因为和尚极少外出化缘,所以常常断炊。
有一天晚上,当他拿着一个钵,看看米缸里面已经没有几粒米的时候,愁肠百结的他一抬头,奇迹出现了:在他的头顶上居然有缓缓、细细的米流下来,不多不少,刚好可以装满一钵,刚好够留宿的客人吃饭。
从那以后,和尚就天天晚上拿着钵去接来自天上的米,那米只够第二天的客人吃,但也从来没剩下过。
人总是贪心的,有一天和尚想多装点米,就爬上那块大石头,看看米到达来自哪里?和尚想用手中的山锄头把洞凿大点、再大点,好让米流变大,这样就可以省下米了,这样以后就不愁吃穿了。
可是,就像当时的米不知道从哪里来一样,当和尚举起锄头的那一刻,米突然就没有了,而且以后再也没有流下一粒米了。
父亲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贪,知足才能常乐。
年幼的我们就笑父亲骗人,不曾想,20多年后,当我来到这里,爬上冠豸山,听到的居然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也是因为和尚的贪心,本来会出米的洞,就变成了一块普通的大石头。
我们无从考证“米和尚”的真假,但父亲说得没错:人,切莫有贪心,只有知足才能常乐,否则连最基本的果腹都满足不了。
路上的风景
听完贪心和尚的故事,我们继续走在铺着鹅卵石或麻石的路上。
一会儿,父亲就该告诉我们状元路的来历了。
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状元出身的王十朋赴泉州任知府,从永嘉出发,过杨家溪古道,也在饭溪驿留宿,还写下一首诗:“甑屿饱曾见,饭溪名始闻。老怀如子美,到处不忘君。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松风清入耳,山月白随人。”(《宿饭溪驿》)
每每我们一踏上状元路,父亲都要很正式地让我们重新排序:我们走在路中间,而父亲则或左或右地“指点江山”,为我们诉说关于钱大王的一切。
其实,父亲的想法很简单,他就希望我们也能沾点“官气”,以后也能出人头地,而不是像他一样,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若干年后,当父亲知道我保送上师大,成为真正的大学生后,他居然几次和邻居争论,大学生在古代到底是个怎样的官职?
几番争吵,几番论证,他们一致认为,1994年的本科生,咋地在古代也应该算个秀才什么的。
这让我捧腹,亦让我欣慰:也许,于父亲而言,我能考上大学,绝对是父亲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毕竟在当时的后山村,真没几个人能考上大学,而女生,我是村里的第二个。
对岸的风景
笑着、闹着,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杨家溪了。
这时候父亲一定会提起关于杨家将的故事。
父亲会告诉我们,关于杨文广的“平定南蛮十八洞”,关于穆桂英,关于佘老太等等传说,还说杨家溪的名字就是因杨家将而来的。
年幼的我们当然无法分辨故事的真假,只是单纯地认为,既然有杨家将,那杨家溪肯定就和他有关吧。
父亲还告诉我们,杨家溪里的鲥鱼是难得的美味,味道非常之鲜美。我们到了村里的时候,父亲总是会买回几条让我们尝尝鲜。
虽然买回来后,节俭的母亲总是唠叨复唠叨,但父亲总是说:“钱,总是要花的。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们尝尝鲜,过过嘴瘾,开开眼界呢?钱只要花得值,即使多花一点也无所谓。”
据说,鲥鱼在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只是我不知道,如今的杨家溪里是否还有这珍贵的鱼儿的身影?
在中国,很多传说,很多典故,不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憧憬吗?我们又何必去追本溯源呢?
是终点亦是回味
每次去钱大王,去看渡头的榕树林,那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渡头村边上,分布着一些年代久远的榕树,古朴怪异,被称为全球纬度最高的一片古榕。那里是鸟儿的圣地,亦是孩童玩耍的天堂。大大的榕树洞,可躲可藏,一个树洞可以容纳好几个人呢,非常好玩,我们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不想回家。
其中岁数最大的那棵已有800多年历史,而且与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关。据当地传说,晚年的朱熹曾到过杨家溪村,这位智慧的老人对周边环境审视一番之后,出于臻善其“风水”的想法,建议村里栽种榕树。第二年,这棵小叶红皮榕就落户溪边。如今,它高29米,冠幅占地3亩多,堪称榕树之王,且因历经沧桑,树干中空,出现可相贯通的7个洞,成了当地一大奇观,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看完榕树林,我们就打道回府了。我们或原路返回,或从牙城坐车回家。
关于钱大王的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很多,我才疏学浅,怎么也写不完,我只想说的是,父亲给我们讲的故事很多很多,但父亲不知道的是:朱熹也曾来过杨家溪,文天祥也曾路过此地,这里曾是通京官道,这里曾是通浙古道……
自从我高二那年和同学一起去过杨家溪以后,我就再也不曾去过钱大王了。
后来,父亲走了,那条赋予父亲和我们太多期望的千年官道,也荒了,长满野草了。
钱大王,就像离去的父亲一样,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只能出现在我的午夜梦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