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与艺术不可辜负

难得的清闲周末,酣畅淋漓地练完瑜伽,顺着河滨绿道,慢慢地走去喜欢的咖啡馆。在二楼靠窗而坐,闲适地吃喝喜欢的食物:盆栽奶茶、黑椒牛肉面、榴莲千层。

这么美好的时光当然得配上好故事,于是我选择看一段《文艺复兴》纪录片。最近对意大利迷得不要不要的,跟随深入浅出的讲解,一窥拉斐尔的风采。

从《草原上的圣母》开始,这幅画带给我第一眼是惊艳,充满了明亮和煦圆融和谐的美感。解说中提到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一是画作中通过色彩的过渡、对比、互补形成强烈的色彩共振,产生整体的和谐与光感,让整幅画像在发光一样,明亮和煦。我突然想到,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的世界,不也正是如此吗?术的极致是道,而道法自然,或许终极的艺术就是无限贴近自然之道吧。

二是画作中人物的联系,从眼神到动作再到情绪的一种自然流动,让人感觉到整体的流畅性,而不是简单的人物呈现与组合。这点在拉斐尔和他父亲的画作对比中非常明显。父亲的画作人物是各自完美独立,秩序井然地排列,营造出宗教的庄严和完美。而拉斐尔的画作是灵动的,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对细节完美的表现力,还赋予了人物生命力,让画中的每一个部分有了沟通,形成一个整体的表达。这个表达是流畅没有阻碍的,它直指人心。

这让我反思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阻碍。写作于我,也是一种创造。有时灵感来袭,酣畅淋漓地写上一大篇,自成一体。这时候的文读起来是流畅的,会更同意和阅读者形成共鸣。而更多的时候,我会因为自身或外界的阻碍只能写上那么一小段,而后,我把这些同一主题的小段拼接整合成一篇文章,这样的过程体验很差,完全体会不到沉浸创作的心流,更像是完成任务一般。

或许是我本身还不具备一个可以形成通畅共振的思维体系。所有我接触的,吸收的碎片化的知识、感触都散落在我身体的各个角落。

我很容易被一个外界的刺激引发自身内部的感触动,但是也只是那一刻吧,而后感觉日渐消弭。当我想要创作点什么,就像徒手去抓水,明明可以感受到,却什么也抓不到。

很多自以为知道的,往往要落到真实的行动,才清楚是不是真的知道。知行合一,轻飘飘的一句话挂在嘴边说了多年,真要做到可不是一般的难。

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吧。

唯美食与艺术不可辜负_第1张图片
草原上的圣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唯美食与艺术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