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死非其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的这首词,读来总觉悲凉,身为铮铮铁汉却为力报国,该有多悲伤。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兵临城下、流血漂橹这些与战争有关词语总是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气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惜,战国的四大将军之一的白起,为国为民,功高盖主,却未能死得其所。

“杀神”白起,死非其罪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白起,未有史书提及他的出生,由此可见他的出生地位较低,然,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底层的军事人才,为统一大业做好准备,也为白起提供了契机。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第一次出现在秦国的历史里,他凭借过人的实力,担任了 左庶长一职。第二年,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两国。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这就是著名的伊阙之战,此战白起一战成名。此后,在大小战役之中未有败绩。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他利用地势优势在上游修坝,水淹鄢城,使三十万人永久的消失了,这著名的鄢郢之战,使白起名声更胜。此后,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 武安君,寓意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此举白起之名威震天下。

后来,白起攻占韩国,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国国君 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 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归附赵国,希望借韩、赵联合,共同抵御秦国了。赵国接受上党,此番上党之争为秦赵两国的 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大将 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开始,也是白起与廉颇军事思想的第一次交锋。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以攻为守,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是相持三年的持久战,迫于国力不济,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旨意,换将是赵王主动和无奈的选择,然,秦国命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拉开了这场悲剧的帷幕。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支奇兵,一支为轻兵,绕到赵军背后,奇袭了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粮尽水绝,四十六天后,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以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为理由,把赵降卒40万全部 坑杀。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战也奠定了白起“杀神”的名号。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灭赵国。范雎害怕白起攻下赵国后功绩超过自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后来,秦派军攻邯郸,白起生病,只给予建议,秦王未听,损失惨重,白起听闻颇有抱怨,秦王虽怒却又派白起出征,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 邯郸传来,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认为白起居功自傲迟迟不肯奉命,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落幕,一生戎马身先士卒,未能在战场上牺牲却遗憾的死于君王的刀剑之下。

时势造英雄,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这三大战役以及无数不知名的战争奠定了白起的功绩,也体现了他的军事策略,然,功高盖主,触及龙颜,无可奈何。

历朝历代国之中能号武安的,战国近五十年中,前有白起,中有李牧,后有项燕,然,白起之名最盛。从伊阙之战起,白起之名对于其他六国的存在,犹如死神可怖,整个战国时期横跨两百多年,战死的人数两百多万,而其中一半的数据都应记在白起名下。

浮尸百万,流血漂橹,白骨堆积铸就的功勋,“杀神”亦或是“人屠”,千秋功过后人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杀神”白起,死非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