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 恶意潜藏

本来打算复习会计学,结果打开《恶意》就一发不可收拾...良心建议复习前慎读。

恶意一开始出场的人物就是即将带着新婚妻子出国定居的作家日高,这种一看就有着浓浓的死亡flag的人设,的确意料之中,小说刚开始就被人杀害。然后套路般的事情发生了,第一时间发现案发现场,为警方提供线索,并且所谓的日高的朋友,野野口先生就是杀害日高的凶手。当然这般套路简直都在短短的几篇中结束,当警方确认野野口是凶手的时候这本书刚刚进行到百分之二十,理所应当的,我们知道事件一定不会这么简单,等待着这场命案的大反转。

虽然野野口对于自己的谋杀行为供认不讳,但却始终拒绝交代作案动机,随着警官加贺的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掘出来,过程实在是精彩在此不详细剧透,一块一块的证据犹如散落的拼图指向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野野口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一直生活在日高的威胁和逼迫下,在加贺的证据下他写下了自白书,交代了事情的全部始末。

此时,这本书刚刚进行到百分之七十。

我出门拿了个外卖,边走边想当初看过一些对这本书的简评,大多是惊叹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人性中的恶令人毛骨悚然。

野野口为了爱情选择了犯罪,在明知道实情对自己更有利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心爱的人而选择沉默。日高确实是个道貌岸然的心机伪君子,但野野口先出轨其妻子,后想要谋杀他,他为此选择折磨逼迫野野口,从我的观念上看来也谈不上人性的恶吧,实在是感觉网上的评价言过其实。

取完外卖回到宿舍,我继续把剩下的读完。

……

读完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

妈的不愧是东野圭吾!!!!!

这一段我拒绝剧透,太精彩以至于我不想对你透露丝毫,只希望你能如我一般在未知中体会到阅读能够给予人怎样的快感。我也彻底的理解了短评,这是怎样的人性中隐藏的恶意啊。

我是这个学期才读东野圭吾的小说,第一本是看完忍不住微笑,心里都像是裹了一层甜甜的蜜糖的《解忧杂货铺》。第二本是《嫌疑人X的献身》,瞬间折服,罪犯思维的复杂缜密和其中的爱情难以忘怀。第三本是他最著名的《白夜行》,我一直觉得它不太像是一个侦探类的小说,因为并不需要猜测凶手,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虽然并不知道全部的真相,但关于何人犯下罪行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第四本则是他的成名作《放学后》,密室杀人的设计实在精彩,但其中的作案动机我实在是难以理解,并不觉得现实生活中会有如同凶手的想法一般的人。第五本是昨天才读完的《超杀人事件》,几个短篇小说,读起来虽然谈不上震撼却也是耳目一新吧。

恶意是第六本。

我在豆瓣上看到过一条短评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其实想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只是凶手在得知得了癌症后决定将这样扭曲的恨意倾泻而出。而大多数普通人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小心翼翼的生活着。

这样的恶意,粗看似乎莫名其妙,细想却又如此的契合内心中一闪而过,连自己都不敢再想一遍的想法,往往就是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意啊。

想起来读嫌疑人的时候,随着真相的曾曾剥开,许是因为男主人公沉重的爱,即使他不是真凶,但仍期望过能够让他得偿所愿,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但在恶意中却由衷的期望警官能够在最后使真凶伏法,还原真相。这么想想人真是感性大于理性,只希望所有警官能如同加贺一般吧。

东野圭吾的书中都带了一些时下关注热点,白夜行中的猥亵女童,放学后中的视线强暴,还有这本恶意中的校园暴力,而三本书中有个共同点也是现今最关注的“未成年犯罪”。

因为不想剧透,关于书中剧情不再多谈,但其中涉及的关于校园霸凌事件正是如今热点。我的学生时代不曾有过被欺凌的印象,但对于身边人是否遭受过类似事件也并无大多印象,但每个班级都常有某几个学生被整个群体排斥,在年级越小的时候这种现象越显明。

小学二年级时班级曾转来过一个农村来的男孩子,由于他偶尔的方言很容易的就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在我的印象中我曾经见过同班的男孩子曾用小刀将他的橡皮切成碎块,诸如此类。虽不至于如同书中人的残忍,但现实中这个男生很快就转学离开了,不知原因。

我曾经尝试和朋友表达孩子的天真中蕴藏着最恐怖的残忍,当然他们大多数都不予赞同。虽然如今我常常被昆虫吓得惊慌,但年幼时也经常是草丛中趟过不漏下一只蚂蚱(儿时称之为蚂蚱,其实是蝗虫)。偶尔和朋友聊起来大家都是欢笑连连,童年大概就是逮两只蚂蚱就能得来快乐。而那些将蚂蚱放在瓶子里拼命摇晃以此取乐,丢在水里看它们挣扎,拔下翅膀和后肢使它们无法逃离,最后天黑要回家了就随手抛弃。踩蚂蚁玩,用小棍子逗弄蚂蚁,向蚁穴中灌水。直到近几年我才回想起并深刻感到童年时对于生命认知的模糊和不谙世事时的残忍。

当然也许你此时想的是“我童年时代可从来没这样,一定是你自己的问题。”我不想多说,但我无比确认在我的童年时代(至今也如此),我从未对任何人使用暴力,我脾气温和并且尊老爱幼,时常被夸赞。我明白不能欺凌小朋友,不能伤害小动物,生命珍贵人人平等。但似乎由于蝗虫是害虫,蚂蚁的个体又过于微小,因此它们在某些时刻其个体生命性就被人为忽略了。

而且,童年的记忆往往碎片化,大多数人只能记住自己被欺凌难过的时刻,通常忘记对别人的伤害,也因此常常出现

“诶你小时候还怎样怎样把我弄哭了呢”

“啊?我不记得了啊…我还这样过吗”     诸如此类的对话。


其实关于年幼时的残忍一直都想要写篇文章,倒也不是忏悔,只是希望如今的自己能时刻记住生命存在即有意义。许是恶意中出现的校园暴力元素突然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罗里吧嗦了一堆与书无关也就不敢称之为读书笔记,姑且算是个读后随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Note | 恶意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