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竞争,城市生活的主旋律

在快节奏生活的都市白领,每天都神色匆匆的走过地铁、街道。当你问到“何必这么辛苦?”他们的回答通常是“没办法,为了生存,房贷、车贷、小孩教育••••••”

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价高居不下,有机会成为房奴的人,还是有一定的支付能力的。有几个真正没有一点生存能力,几乎饿死的。他们心中挣扎的不仅仅是生存而已。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在职场里奋斗,要从千百万的高级打工者中脱颖而出。竞争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所谓的生存压力多是和残酷的竞争有关。

处于求学的阶段的青年人会为了奖学金,拼命的提高自己的成绩。毕业之后会追求一份体面的工作。所谓的提体面即是社会地位高,并且收入颇丰。年薪可以供得起房贷,养得起豪车。你具体从事哪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工作是否有乐趣,没人跟你探讨。逢年过节,别人只会问你工资涨了多少,然后一起讨论哪里的地区房价涨了多少。金钱似乎已然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至于你的职业对国民生活的贡献究竟有多少,无人问津。所以,大众对富商、明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不足为奇了。

至于需要学问的行业,如医生,外行根本不知道医生医术是否精湛;律师的法律是否精通。他们的生活水平、个人收入就成了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尺度。至于高等学府里的“专家”们,他们早已经成了商人的仆人,你的学问能够实现商业化的价值,那就是有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切均是以金钱为价值取向。每个人都在追求经济利益,必然为收入的分配而奋力竞争。为了获得财务上而斗争是唯一重要的事。

人们不愿意为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事物而耗费精力。在大学里,学生们通常会考虑学这门课有什么经济价值,找工作会不会用到,而不是他们是否真的感兴趣。那些,文学、哲学、艺术、、、都是出名的冷门课。去优美的校园里散步,种类繁多的植物,学生们认得几个?他们觉得这种知识没有用,老板不会关系这个。

这样导致,青年人步入社会后,根本不知道如何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这让自己如同机械人一般被媒体统一了设置:周末大家几乎商量好了一般挤入商业网点,看电影、吃饭、购物;或者宅在家里追剧、打游戏。那建造独特的艺术馆、博物馆通常是无人问津的。周一,又开始绷紧了神经继续在都市里疲于奔命。如此往复,形成了颠覆不破的死循环。经历这种生活的人一定会神经衰弱,只能用各种手段逃避现实比如手机、网购、反复浏览网页、八卦明星的隐私。沉浸在各种激烈电子游戏的人心情甚至比工作还紧张,生怕哪个时候屏幕点慢了,就挂掉了。

这种竞争哲学不仅毒害了工作,也是毒害了休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