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知识梳理(一)——目录分析

俗话说,学习某种技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种技能或者知识教给别人,教会别人了,你也就学会了90%
希望通过写总结与知识结构梳理的方法来将我所学到的东西交给同样在奋斗中的需要帮助的设计师们。

Standing on Shoulders of Giants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翻开书的第一页所看到的一句话,说实话,没有太大的感觉,甚至有点排斥,让我想到那句中学时代类似于爱迪生或说的那句“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无语的感觉。
接着进入了书名、版权声明、O'Reilly Media(发行此书的外国出版社)的介绍。写这些出来呢,是为了理清一下一本书的排版逻辑。一本好书,它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会透漏着众人的智慧,只是看平时我们是否留意到,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这是我为学习UI与交互整理出的第一本书的笔记,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打磨,慢慢改进,对自己耐心点,也将这句话送给行走在各条道理上的伙伴们。

接着是目录,来到了最清晰、清楚,逻辑感最强的一块了,也是个人在阅读的时候最常翻的一块位置。先搭好框架,然后将更具体的内容进行填塞。

第1章 导航

第2章 表单
第3章 表格

第4章 搜索、排序和筛选

第5章 工具
第6章 图表

第7章 引导和视觉吸引
第8章 社交模式

第9章 反馈与功能可见性
第10章 帮助

第11章 反模式

以上全书的章节,可以看出,作者的排序是按照用户使用一个APP时所经历事件的顺序进行介绍的,所以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有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这种感觉颇带点在小学时代给文章划分层次的味道O(∩_∩)O~。首先打开APP,接着进行注册或者登陆,进入APP功能区,接着会寻找自己所需求的内容,所以会有搜索和排序筛选功能,再接着是使用一些途径达到我们的母的,有了工具和图标,达到基本的功能之后会是视觉的改善和与人交流的需求。最后如果用户操作失败会有反馈的提示等进一步改善的步骤,最后是帮助。在最后一章里面讲到的是反模式,主要是对现有APP市场的一些容易犯错的地方的总结与提醒。

整本书的编排的顺序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在日昌生活中的应用,首先是功能的实现,再接着是更好的实现,最后满足人们社交上的心理需求,精神层次上的升华。缺点在于,在这个地方就戛然而止了,对于人的尊重需要、自我超越的需求,却没有涉及,也许在现在市场想光用APP来实现自我超越好像没有成熟到那个程度,却也看得出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帮助用户找到他们自己,那是一款多棒的产品。

设计师,安静地走在路上明天将继续下一部分内容的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此时此刻,我将自己不是光定义在UI,二是交互、用户体验为一体的需求设计师,继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知识梳理(一)——目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