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爱自己, 才沦落如此

由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国家总是会诞生出很多中国特色式的产物,而其中剩女现象,催婚逼婚是当下年轻人大都深有感触的一件事情。

听说有段时间,一些大城市的大妈大爷不跳广场舞了,拿着征婚消息忙着在公园帮子女们“择偶相亲”。大人着急,子女也着急,身边恨嫁的妹子比比皆是。曾经有个大学同学,一毕业就忙着到处相亲,而后又速速和一个认识不到几个月的人步入婚姻殿堂,用她的话来说,即使找不到心仪的对象也不能剩下。人们喜欢消费“剩女”这个概念,总能看到有各种文章和帖子在调侃或者剖析为什么“剩女”会被剩下?你剩下你活该!甚至还有专门题材的影视电视剧,诸如《胜者为王》,《剩女的代价》,《大女当嫁》等。

成为剩女看起来是多么难以启齿,多么沮丧的一件事情,回家要面对父母絮絮叨叨的催婚,还要忍受亲戚朋友异样的眼光,这是一个公认的社会现象,是有些人眼中的问题。为什么欧美国家就没有这种现象,难道这些国家没有剩女?

事实是欧美国家的剩女一点也不比中国少,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把这当作一个现象或者问题来看待。可是在我们国家就不一样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传统,“男人三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这是规律,然而,这些老掉牙的想法是留给那些思想根深蒂固的老年人和冥顽不灵的喷子,终究有一天会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而烟消云散的。

而让我最觉得可悲的不是外界舆论的调侃和嘲弄,而是有些女同胞们对“剩女”的自我认同,而这种认同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自我贬值。

“剩”这个字本来就是一种很商业的价值观,就好比摆在商场的商品,如果商家认为它物有所值,给它的估值很高,它不会因为放得时间久而被轻易降价。但是如果商家害怕卖不出去,就开始降价促销,以白菜价格出售,那它在买家的眼中就是一件廉价的商品,人们可能会忽视它本身的价值所在。

人也会给自己估值,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角色作用都会被计算入内。有些人希冀通过一些途径提高身价,学习,锻炼,读书,赚钱等都是途径之一。我们将自己摆在货品架上寻找合适的买主,这是一个计算和博弈的过程。如果你选择主动降价贬值,商品交换过程中,你便是输的一方。那些容易受别人影响,认同自己是剩女同志,自我估值会偏低,无形中是在给自己贬值。

而欧美国家的女性是不会给自己主动贬值的,为什么身边的一些女孩尤其是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孩更容易产生恨嫁,自卑,恐慌心理,甚至给自己主动贬值?

《社会心理学》的作者戴维.迈尔斯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当一场辩论赛或者音乐会结束时,前排的赞赏者起立鼓掌,紧跟其后具有同样感受的人也起立鼓掌。现在,起立鼓掌的浪潮波及到了未收鼓动者,他们从舒适的椅子上站起来,给予了礼节性的喝彩。可是,你还想坐着(”这位演讲者根本不代表我的观点“)你还会独自坐着吗?成为少数与众不同者,真的很不容易。”

《社会性动物》也发现从众现象存在重要的文化差异,罗德.邦德和彼得.史密斯用阿西方法在17个不同的国家做了133次试验,结果发现在集体中的社会(如挪威,中国,日本)比在个人主义的社会(如美国和法国)人们更容易从众,而且女性比男性更从众,缺乏自信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遵从团体的压力。

这些“剩女”们便是更愿意屈从于大众和舆论的力量。西方文化并不赞赏屈从同伴的压力,而在中国,我们更趋同与别人保持一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大家都急着“交卷”,不顾一切的想要步入婚姻,无论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看着多数人交卷,没交卷的“剩女”们更会感觉自己是被剩下的,外界的压力(群体更容易接受与自己观点保持一致的个体)会伴随各种负面情绪,剩女们为了趋同开始主动自我贬值。

除了从众心理,寻求依附感是某些“剩女”们的另一大通病。在家从父,从嫁从夫,老来从子是儒家传统的女性模范,虽然这种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农村或小城市仍有这样的影子。这种教育就是女孩的生存,成长和幸福依靠的大都是男人而不是自己的智力或者经济实力,女人的成功也取决于她的吸引力和魅力。

久而久之,相对于男性的独立性,女性更多的时候追求的是一种依附感,总在人与人的比较中获取幸福感,甚至不关注自己的感受。然而缺乏个性和精神独立性的女性更容易产生个人压迫感和空虚感。

你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女人喜欢夸自己男友和老公来展示自己的幸福感,这样更容易得到周围其他女性的羡慕。而这一点似乎比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更重要,也许这个女人压根不喜欢老公送的包包款式,她讨厌自己的老公又懒又大男子主义,但是陪伴和展示总能带给女性更大的满足感。

部分“剩女”们对依附感的渴望更加强烈,她们羡慕处于婚姻关系的伴侣,当前的状态让她们缺乏安全感,内心不安,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渴望和紧迫感造成的结果便是妥协和自我贬值。

不得不承认剩女的存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存在即合理。在一些国家它可以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接受,而在我们国家,由于它背离我们原有的思想观念,更多的人甚至是剩女本身都在抵制这一事实,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看待。

而只有问题才需要解决,你抹杀不了一个事实的存在,抵制更是枉然,坦然接受才是最顺其自然的事情。剩女们的悲哀不是成为了剩女,而是因为她们讨厌自己成为剩女,并且和其他人一起鄙视自己。她们想方设法去摆脱这一事实,一点一点放弃自己原有的价值去迎合主流的观念,结果却一步一步成为别人眼中的“剩女”。

三毛曾说过,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真正快乐的。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都是找不到,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作为别人眼中的“剩女”, 你之所以不快乐终究是因为不够爱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爱自己, 才沦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