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8月31日,阴,周五

按:机缘巧合,趁着秋风正爽的时候,预报的雨还没有落下,落下了些许黄叶,忙完手中工作,抽空去转一转。就像在白河扔下一块小瓦片,激起一串串的涟漪,随风飘荡,也算是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

原本去孙家楼整理资料,阴差阳错的走进民权街,走进天主堂的玫瑰圣母像前,看有什么喜乐的事情。老南阳讲述老南阳,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片树叶都不相同一样,但在这方土地生长,自带相似的雨露风霜,都会从一个一滴水看到南阳的光芒。

在天主堂对面的三排瓦房前,一些断垣残壁,看起来挺危险。倒塌散落的房顶,倾倒的泥胚墙,落寞的石条地基,只有墙顶的仙人掌看起来生机勃勃,没有人管,反而自在逍遥。小仓坑,一个南阳以坑塘命名的街道。吸引了我的眼球是他的北面正对老南阳公安处,而东面对着民权街。

相约不如偶遇。没有约到,但在今天上午在小仓坑45号,遇到了老南阳。我在小仓坑的凌霄花下来回转,遇到三个人,我要找一个本地年龄最大的,一对老夫妇坐在小仓坑45 号门口,没有预约,萍水相逢的聆听讲述,似乎更有风味,我们从小仓坑聊起。

下面我们听今天的讲述人冯文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我们是小仓坑老户,我是1931年生在民权街小仓坑附近,现在小仓坑没有,都让侵占完了,全部盖成房子了,公共厕所对面,那一户片就是小仓坑。你看仓一般就是粮仓的意思,那不是还有个大仓夹道吗?现在堵住了,不通了,早年应该是个粮仓,小仓坑应该是为了安全,防火用的,水火不容,相克相生。原来是个路,二小西边,邮电局家属院东边,那是新华路到联合街的一个通道。新华办事处一盖房子也堵住南边了。

南阳城里就那么大个地方,大大小小32 个坑,除了小仓坑,老鳖坑、豆芽坑、马坊坑、油坊坑、武庙前坑、马武庙后坑、清水塘坑等等,那杨家前坑后坑是城外的。南阳原来四个门后来又增加一个经武门,一个城,四个寨,也是一个五行图,城门都有石牌,都在府衙后院仍着。当时的王凌云也修过南阳城。那个公议门连个寨门都不算,在北关还有好多乱葬坟,那里面有万人坑,就是望乡台那里,原来公园是玄妙观的一个院子,也叫宛南公园,很排场。那奎章阁不是有个匾也叫光照宛南。

南阳庙多,古迹多,大大小小号称七十二个著名的景点,庙多人就旺啊,你说是不是。还有基督教堂、天主教堂都是在南阳很牛的,办医院学校孤儿院。信的东西不一样,但那个庙也不是叫人杀人放火的。原来的庙解放后都扒的差不多了,就在民权街,南阳县法院宛城区法院那里,后来还当过看守所。城市发展了,路有些消失了,就留个名,有些连名字也没有了。

2

我们祖上是个商人,做生意的。在城南门里面紧挨南门路南,开了一个叫庆丰绸缎庄,卖丝绸,父亲们兄弟十三个。

我就在宛南中学就是一高上学,1952年考到西安西北艺术学院,1957年毕业,学的国画专业,一直在外面当教师,在渭南示范,华山中学任教,担任过美协副主席,出过一本书叫《华山风光》,文革期间销毁了。原来南阳师院的朱剑峰是一个我同学,不在了。我身体也不好,走不成路。

那时,我们家庭条件尚可,就和老伴定了娃娃脸亲,后来老伴在烙花厂上班,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在南棉集团上班,都退休了。有个孙子在郑州,也算四世同堂。

3

我说过南阳的教育解放前学校多呀,咱这个南阳这个小城窝窝里,中学十六七个,南中是省立中学,南阳高师,从潦河搬过来冯紫岗办的南阳简易师范学校,还有宛南中学、经武高中、尚志高中,初中有南都、复兴、敬业中学等等。当时学风胜,都说南阳文脉流长。

我是学美术专业的,原来的教育是考试的,解放前公立的学校是免费,私立的学校班里同学前三名也是免费的。那时南阳还有专门的女子中学,还有个四纬女中是私立的,还有织业学校,就是专门学纺织的。南阳纺织业好,那不是空穴来风,有人才呀。

城里面的学生,除了城内的,就是各县来的地主资本家的孩子,不然的话供不起呀。这个事与躲老日迁过来一批学校也有关系,几十个高校中学的西迁到南阳宛西一带,也引导了当时的民风。南阳人都是外地迁过来的移民,原来都认为民风不淳朴,尚武,后来教化的多好。

4

除了民国三十一年年成,其它的时候还可以。日本整天轰炸南阳,在这里花园建立了维持会,39年的时候,国民政府还来慰问鼓励抗战。

日本投降以后,据说打到西峡口,西峡还是归内乡县管,后来就撤了。国民政府回来以后,就是那个王凌云,十三绥靖区中将司令官,那是个正牌军人。

那是玄妙观大的很,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过王凌云给我们讲大学之道,就是鼓励学习报效国家。当时在玄妙观举办中国青少年夏令营,蒋任营长,王凌云只是个中队长。每年暑假都把青少年集中到一起训练,还发结业证。

1948年毛主席不是有个电报,《中原咱军占领南阳》,当时王凌云也就是守个孤城,那是南阳学生多,老师也多,孩子们想上学,老师的工资是公家给的。南阳解放,跟着王凌云一起南迁的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哪个学校不是四五百人,具体多少人不知道。后来说蛊惑,我在一次政协上说不准确,当时就是学生要上学。

5

南阳历史文化厚,文脉盛。那时候错过了一个后来在安徽的大学叫什么,对,中国科技大学。后来我们就筹建南阳大学,当时张洪华任校长,地委宣传部长薛谦让也挂帅,我还在筹建处待了半年。

我是一辈子搞美术教育的,也是南阳工艺美术评审副主任,原来镇平工艺美术学校,在全省的职业学校中很有名的,镇平玉雕大师那么多,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

南阳的报纸原来叫《南阳报》,总编辑赵振国是我的老同学,他让我写的报头的字《南阳报》,后来又改了。

教育好,人的精气神韵,不一样啊。那时的学风胜,不能说现在的不好。走后门的多,信学习好就能有好工作的就不多了。我的一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后来花钱上五中,又保送上河大,后来又安排到师院。关键是没有一个确定的东西,来回变,没有章法。感到教育慌慌张张,把人心都搞乱了,不好。静以修身,静不下来,咋修身。俭以养德,也不行。

不过现在的生活好了,也有保障,但是南阳还带留点精神,南阳可是个典型啊。我身体不好,咱们见一面是缘分。下一次,不一定能不能见到,哈哈。

下一次再来,我送给你一副字吧。

【后记】

相约不如偶遇。漫步老城,我试图去聆听老南阳讲老南阳的城市记忆,没有提前选定一个议题。因为你探访陪伴的老人,就在老南阳的某个角落里。譬如,这个坐在小仓坑45号门口的两位老人。可能他讲的你并不熟悉,但这正是交流最好的安排,补充知识,校正认知,让老南阳更加符合平凡人的视野,南阳是乡土的,也是高尚的。就像老人给我用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写下的春华秋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冯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