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理升温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对一些大道理开始变得反感和厌恶了,在我看来这或许已成为网络时代的附属品了,各种社交平台,诸如微信、qq空间动辄一大段一大段的美文夹杂着各种鸡汤与人生哲理开始大行其道,赚取着肥肥的点击率与转载量,这些道理的确可以暂时博得我们的认同,温暖我们的心灵,但我们时而迷茫时而惶惑的双眼里依然闪烁着懵懂与无知,这些道理或者鸡汤的依据何在?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蕴含其中?为何不把故事也讲出来呢?我们发现它们除了能暂且缓冲下我们压抑的神经外,几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我们终于悲哀的发现,尽管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我发现一些鸡汤美文的标题似乎有点绝对,甚至唬人,那种语气给人的感觉就是稀事真理,诸如“绝对”“必须”“一定”的字眼儿,不一而足。与此同时,还要拉一些所谓的情感专家来做陪绑,来赚取看官们的眼球,真可谓用心良苦,但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读者是越看越迷茫。被陪绑的名人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乐嘉。因为一直在学习FPA性格色彩,看了他的书籍《本色》之后,才明白那些所谓“乐嘉送给天下女人的18句话”纯属子虚乌有,编者只是借乐嘉的名声在为自己的文字造势而已,其实与乐嘉本人毫无关联。看着乐嘉一次次在微信与微博上公开辟谣,不禁感叹这些天杀的大道理,连名人也躺枪啊!

其实,这也许与我们国人普遍共有的急切心理有关,在残酷的生存压力之下,人们都少了应有的耐心,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思考一些粗糙道理的依据与原因,只奉行“拿来”主义。我母亲自从会用微信以后,经常为我发一些类似鸡汤的东西,有时在家还逼着一定要看,实在哭笑不得,只是为着她的好心实在不忍打击她。但偶尔也会发觉一些道理会有神器的治愈效果,让人从心底里感觉舒适。但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因为恰巧我们的经历或者烦恼正好对了那些道理的节奏,所谓的道理才不至于那么讨厌,在我们内心里有了一定的意义与温度,因为我们的感受被包裹其中,所以道理才更显得厚重与充实!

可是,世界上太多的道理了,难道要我们一一去实践去感受?显然并不可能,不太实际。但有一种更简单,而且低成本的方法,那便是阅读,尤其喜欢一些故事书,小说或者人物传记之类的,深入学习FPA性格色彩之时,我们还专门以一部小说或者某个人物为主题做过一些网络沙龙,大家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思想与观点,再由刘伟老师来总结归纳,这时候的道理才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因为我们成功的给道理找到了一个具象,不再那么空洞和枯燥了,现在的我依旧坚持着阅读,发现相比干巴巴道理而言,故事更真实更有血有肉了,看的多了感受自然就充盈了,回头再去反刍那些道理,反而有了更清晰的画面感,因为那些道理里面包含着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做人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包含着太多的道理了,有些道理因为我们的性格原因对我们造成了局限,但却也不阻碍我们去理解其中的深意,与其将那些现成的大道理囫囵吞枣,只为收获暂时的欣慰,不如多阅读,多经历,在岁月长河与一篇篇动人故事之中将那些道理咀嚼、理解并升温,内化于我们心田并滋润我们的生命。

很喜欢大冰的书《乖,摸摸头》里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只知道听,你倒是做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道理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