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读书报告

看书时间:27天(2017.03.13.-2017.04.08)

这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哲学的书籍,在看书这个领域,可能也是在接触心理学书籍后的另一重大突破,以前是觉得心理学的书不能读,读了心理要出问题,然后觉得哲学的书籍太高深,不是我等小辈能驾驭的,觉得是那些生活条件富裕,无忧无虑的人去思考人生的时候才会接触的,而我是不可能去接触哲学领域以及读相关书籍的。所以我觉得一直跟着这个读书小组走一辈子是必要的,会发现好多新大陆,会突破很多固有思维,也不知自己为何这么幸运就进了小组,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哈哈。好了,言归正传,谈谈读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读完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格拉底那句著名的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其实在接触趁早后经常听到类似的话,但是一直不值得原版是这样。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让我很震撼,现在回想起来,在接触趁早之前觉得自己每天也是挺忙碌,总是找很多事情去让自己忙起来,但是一年到头却没有一个总结,也没有一个思路去想今年到底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当时就是充实得一片混乱,接触趁早后才知道有一生的计划,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有周总结,月总结,年度总结,也才知道可以用本子把每天的计划和总结记录下来,也才知道读书会有这么多系列和领域,以前也只知道要多读书,经常看到很多文章说什么“女孩子一生应该读的书”“某某大学推荐大学生应该读的一百本书”之类的,然后保存下来再也没管过,更不用说读了书还写什么读书报告,我的天哪,我最讨厌写东西,因为一直很自卑,日记作文都写不出来,觉得我只会记流水账,这就是自己之前的一个状态。接触趁早后真的改变了很多,和苏格拉底那句话对应的另外一句话也是现在成了我比较喜的方式:“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我记得这句话是在听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记下来的。从刚开始在朋友圈发早餐,记录跑步,记录一些难忘的时刻;到慢慢使用效率手册(虽然到现在都还没用好,但是坚持在用,去年用了一个月就放弃了),记录每天的事情,总结,周计划,周总结,月计划,月总结;再到用试着强制让自己输出读书报告;现在也在尝试着看电影后也让自己有所输出,以前纯属娱乐,看完就过了。这些就是我自己认为的一些生活中的一些改变。

这本书的一个思路也很清晰,首先,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生活的意义,作者给出了很多意义,但都没有给任何结论,这或许是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其次,关于信仰,也是从不同信仰的人的角度去描述了,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就和生活的意义息息相关。接下来是关于“实在”“真实”的讨论,理性的去看看现象背后真实的东西。再是关于“自我”“自由”“道德”“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关键是要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就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了,我们每个人终究是要依赖于整个社会而生存的,平等,正义,权利,政府等等都是社会中的一些话题,本书就是围绕这样一个思路带着我们在哲学这个领域有个入门,其实读完也有一点云里雾里,慢慢来,培养自己形成自己独立观点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问题》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