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银耳治气喘”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372天)

1943年10月18日(一)湄潭,晨雨,下午阴。晨15°c,下午19°c。

  晨六点起。近来老觉眼晴痛,吴医生认为有点砂眼,给了些硫化酸,点之。

  竺梅今日仍咳,只是隔几小时咳一阵,晚间亦常咳。痰中有黑丝,疑为咳血,请生物系作化验。今日未打麻黄素或副肾腺汁,打的是氯化钙3% ,20 cc 。

  八点作纪念周活动,由蔡邦华院长讲演,五十分钟。

        华昭复来谈,想介绍敦复之女来作校医,我说大学部尚无此需求,可为其转告胡建人。

      午后晤贝时璋。近来贝太太、祝廉先、孙宗彭、卢亦秋均患发热症,体温37-39度,下午稍高,类似伤寒但要和缓些,两周后退烧。贝说他七八岁时亦患有气喘病,后来服用银耳,三年后痊愈。

        阅Hyman Levy 的《Modem Science》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银耳治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