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观点再到价值观——一场《奇葩说》成就一篇周更

《奇葩说》第五季,最近越来越精彩了。虽然每次也觉得各方人士辩得非常精彩,但是真正说起来,我还是有自己立场的。这个事情挺让人开心的,让我开心的是我有自己的观点了,而且散发枝叶了。尤其每当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我还能抓住一些漏洞,进而夯实自己的立场,这时候很有一种满足感。

上周蔡康永老师和薛教授下场辩论的一期,整场看下来,超级过瘾。那期我自觉的站在了正方,赞同一秒共享所有知识。

想想看,我们共享知识不过是把这个时代往前在知识上推进了一个阶段而已,不过是创造了一个知识普惠的时代而已。

对于普通人,我们至少在知识层面上,拥有和他人一样的起跑线,这时候只要肯付出,有心提升自己,我们就能比现在的自己高出很多个级别。

对于中层知识分子,可以把原先放在学习新知识的时间,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他们可以更快的成为科学家。(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不只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些知识,而是他们知道如何运用知识。)

对于科学家而言,他并没有被剥夺什么,他拥有了自己原本学科之外的更多的知识,也就拥有了跨界的可能,而未来的世界无疑会大大地奖励有专精能力而且能够跨界作业的人。

反方说,共享知识剥夺了每个人探求真理的权利,因为它一股脑把决定好的“真理”共享给了每个人。其实不是,这个芯片只共享知识,不做任何决定,做决定的是拥有这些知识的人。另外,共享的这些知识,真正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芯片不替任何人做决定!

反方说,共享了知识,无法共享能力;共享了知识,却剥夺了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获得的那些能力,那些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些有趣的探究。这么说芯片是很冤枉的,你拥有了这些知识,依然可以去探究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不是资讯,不是事实,它依然要靠人去发现的,依然需要组织的,不是共享剥夺了这些可能的过程和能力,而是对于这种剥夺的假想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我们以为这样就无法进步了,人们就好逸恶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看看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多知识的阶层,他们是好逸恶劳吗?他们可能比每个“无知”(权且使用这个代码吧,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无知)的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所谓的“学霸比我还努力”,在现实社会比比皆是啊。而且过去拥有了最多知识的科学家,他们也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极限的啊。所以结果是人决定的,并非共享知识的技术决定的;一个人能够消化多少知识,长成自己的肌肉,是人决定的,并非是有多少知识决定的。

其实共享知识的出发点是没错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实现?是否真的能实现?我想了几个问题:这个芯片如何使用,是在一台电脑上点击按键就可以发挥作用,还是需要植入人体?如果要植入人体,是否需要购买?如果需要购买,那是否很贵?如果说共享知识有价值,但是共享还是有成本,那如何计算?现场都没有人提出来,可能是因为题面说,已经有了这个芯片吧,但是有了芯片也不代表芯片是没有成本的嘛,如果对方提出来,共享的成本问题,如果让个人选择,你是选择付出一定的成本加入被共享的行列,还是默默的放弃这个可能性,就又值得讨论一番了。

最后,马东老师提出的“事实还是观点”的游戏,让我想到上周面基的主题“价值观”。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观点之上,而不是事实;我们的情绪很多是被自己的观点而左右(是自己而不是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发生的事实。也因为此,我们要分清事实和观点,让自己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甚至是虚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我们要谨慎选择我们所依赖的观点。价值观也是一种观点,而且是相对本源上的观点,是比方法论还要靠近本源的东西。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面临选择时如何抉择,决定了我们向前走的轨道和方向。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没有主见,很容易被带着跑,也在今年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开始建立自己的系统和体系。在看奇葩说的时候不只是看热闹,也能有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开心,更让我惊喜,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信念体系正在建立。要继续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知识到观点再到价值观——一场《奇葩说》成就一篇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