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资本市场迎来敲钟季,港交所甚至出现一天八家公司同时IPO、两家公司一面锣的敲钟奇观。拼多多、哔哩哔哩、虎牙、小米等新锐互联网公司上市后风光无限,美团等超级独角兽敲钟近在眼前,“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曾经的互联网“老人”们,存在感越来越低,一些玩家甚至已销声匿迹或遇到转型烦恼,老当益壮的玩家凤毛麟角,慧聪算是一个。
慧聪上半年实现强势增长
8月24日,慧聪集团发布中期报告: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37.9亿元,同比增长182%,半年营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约37亿的营收;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91亿元,同比增长78%,超出8月5日发布的30%到50%的增长预估。营收同比增长182%,比BAT等成熟互联网公司增长率要高出数倍,即便是新兴互联网公司,增长率也很难达到如此幅度。
慧聪集团起家业务——慧聪网,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最早的B2B电商公司,在阿里只有B2B业务时,两者是劲敌,行业有“南阿里、北慧聪”的说法。2003年慧聪网便登陆香港创业板,跟携程、腾讯等属于仅次于三大门户后的第二波互联网上市公司,阿里B2B公司登陆香港主板是2007年的事。
2014年,慧聪网从香港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我有幸到现场见证,当时慧聪网明确将继续深耕B2B。四年后慧聪网更名为慧聪集团,进军方兴未艾的产业互联网,促成上半年182%的收入增长。这一转型要从2017年底刘军出任慧聪集团CEO说起。
新掌门上任,对慧聪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集团各项业务做减法,再聚焦。刘军将慧聪战略聚焦在产业互联网,把原有业务分类梳理为六大集团,今年3月份,除了把名字从慧聪网改为慧聪集团,刘军又将六大集团进一步做减法,聚焦整合为三大板块——交易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服务。今年3月27日,刘军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后,在管理层会议上立下军令状:“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慧聪集团要分别实现100亿、200亿、500亿、1000亿的营收目标,做不到我主动下课。”如果上半年增速保持,今年100亿不成问题。
四年时间从100亿到1000亿,增长十倍,刘军的底气正是来自于产业互联网。
8月28日,慧聪产业互联网峰会召开,慧聪集团进一步明确要“积极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价值重塑,加快拓展产业互联网万亿市场的步伐,将引领中国产业互联网达到全新高度,未来慧聪集团必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互联网集团和数据公司。”可见慧聪做产业互联网的决心很大,对产业互联网战略的依赖很强,究竟做什么,可能很多人还是觉得虚。
在产业互联网峰会上刘军有一个清晰的说明:
“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不是产业电商,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金融服务赋能传统产业,提高协同效率,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贯穿了企业从信息系统到商家资源、到业务流程、到业务配送,给我们产业共同体提供深度赋能的能力,我们帮助他们提高效率,帮助他们做优化,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意义。”
这一定位,让慧聪跟阿里巴巴B2B等电商平台截然不同。它不再满足于做信息或者交易平台,而是要做产业互联网的全生态服务商,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转型,上半年的营收表明慧聪这步棋走对了一半,产业互联网真能够让慧聪四年实现十倍增长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慧聪为何要做产业互联网?
为什么要做产业互联网?在产业互联网峰会上,刘军自己有剖析:消费互联网竞争白热化、寡头化,“大树底下不长草”,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才刚进入了上半场,慧聪顺势而为。
为什么产业互联网是非常大的机会?为什么慧聪做产业互联网是顺势而为?刘军没有详细解释,“罗超频道”站在旁观者角度来寻找答案。
第一、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终局。
消费互联网白热化,机会越来越少,已是行业共识。消费互联网本身,在实体化,如新零售、新出行、新汽车、新金融,无不需要跟实体产业结合。APP创业的时代结束了,正如我此前所言,互联网未来只有三个机会:1、内容互联网,填充内容,如文娱;2、实体互联网,互联网+;3、智能互联网,AI、IoT和无人车等等。
实体互联网的终局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然而很多人对其有误解。最初互联网是传统产业的工具,是营销、获客、招聘的渠道;接着互联网成为模式,与行业结合诞生了生活服务(O2O)、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影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汽车等“新物种”,用俞永福的话说,这个阶段是“传统行业+互联网”,物理叠加、改善存量、提高效率。
今天互联网做的是重构产业,跟零售、贸易、金融、制造、娱乐等等行业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创造增量市场,帮助产业转型升级。马云的“五新”本质就是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的产业互联网,许多消费互联网平台如阿里、滴滴、美团、小米也在向各自产业纵深,做产业互联网,这是互联网+的终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第二,to B公司更适合做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公司很难做好产业服务,它们擅长规模经济,服务大众用户,不喜欢做“重”,不善于服务行业和企业,都想做雷军所说的笑脸的两端,或者说做马化腾说的连接,就算深入产业,也是为了让消费端体验更好。to B公司在行业深耕,跟企业打交道,深刻理解产业,更能服务产业。
做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主流公司,要么是做信息化的公司如金蝶,要么是做云计算的公司如阿里云。阿里巴巴比较特殊,虽然是消费互联网公司,但起家于B2B,有阿里云、菜鸟等to B强势业务。总而言之,一定要有B端服务能力的公司才能做好产业互联网。慧聪此前深耕63个细分行业,在工业这个类目上更是绝对老大,2015年收购中关村在线,在3C电子领域有了行业地位。通过在垂直行业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和客户资源,具备做产业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慧聪干产业互联网是顺势而为。
市场充满着机会,然而不是每个机会都是你的,一方面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另一方面机会只属于适合的人。慧聪做产业互联网不只是有产业的资源基础,也有很好的条件。
2014年,在慧聪从创业板转到主板时,我对这家公司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慧聪网通过深耕垂直行业精耕细作,积极进入交易金融环节,横向整合垂直B2B平台和纵向整合更多产业资源,三大策略就能实现崛起。
前四年慧聪正是这样做的,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整合。横向,信息端收购中关村在线,数据端收购兆信股份和慧嘉分别负责数据生产和和挖掘,产业端投资棉联、中模、买化塑;纵向,从信息进入交易、金融、数据等环节,构建了做产业互联网全生态的关键能力。
正如我2014年所言:
“B2B不会革掉中间环节,更需要做好面向行业的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信息、信用、资金、交易等诸多环节存在的问题。慧聪要做的不是去革谁的命,而是坚守B2B,深耕行业、做好服务、加快速度做大做强自己。”
现在看来,慧聪表面上转型做产业互联网,实际上还是沿着此前的路在前进,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面向行业做好企业服务,只不过方式和思路跟B2B不同:过去是帮助产业修修补补,提高效率,解决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的问题;今天是从整个产业链环节来帮助产业重塑升级,从B2B到产业互联网看上去是大转型,实际上是顺势深入产业之中。
慧聪如何做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万亿级市场,如果上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好高骛远。慧聪对自己在产业互联网中扮演的角色、策略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任何好的商业模式都能一句话说清楚,慧聪做产业互联网,就是要基于产业积累,配置精兵强将,做好交易、数据和信息三大产业服务,先聚焦特定行业,做好了再复制到更多行业。
1、曾经是信息平台,现在是交易平台,未来是数据公司。
慧聪在产业互联网中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给产业基于互联网重构或者说升级做服务。做什么服务?答案是:曾经是信息平台,现在是交易平台,未来是数据公司。
从财报数据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上半年慧聪收入中,交易服务板块营收30.89亿元,占比81.5%;信息服务板块营收4.51亿元,占比11.9%;数据服务板块营收1.80亿元,占比4.8%。交易服务板块营收增长最为迅速,同比增长510%,增速强劲,数据服务板块收入同期增长约65.7%,潜力初步显示出来。
最初慧聪就是B2B信息平台,对于行业的价值是两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后来自然延伸出交易需求,慧聪在促成交易的同时通过交易服务费,以及金融、物流和仓储等关联服务变现,交易服务是慧聪当前的现金流;刘军表示,“慧聪未来会成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公司,将数据资源变为资产。数据是石油、是未来核心的资产。信息广告是1.0,交易是2.0,数据是3.0,贸易是0.01,靠资金推动贸易没有任何价值。”
可以看到慧聪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最终就是要做数据公司。信息服务成为导入到交易的基础,交易提供场景来获取数据,数据最终转变为产业互联网服务,通过解决方案、数据服务、智能营销等产品在产业落地。反过来,用好数据也可提高信息和交易服务的效率。
2、调整组织架构,从一家销售驱动公司变为技术驱动公司。
战略定了,要有适合的组织形态去落地战略。
去年底,慧聪集团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各大业务体系整合成“中关村在线集团、信息服务集团、金融科技集团、在线交易集团、物联网数据营销集团、电子商务产业园集团”六大板块,将不同产业服务能力封装到不同组织,直指产业互联网。
在人员上慧聪也在有的放矢地优化。刘军透露,过去销售体系在慧聪内占了主导地位,当慧聪明确要做数据公司后,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靠销售来驱动公司增长,而是要依靠技术。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内,慧聪对人员结构进行大幅优化,如今集团员工2599人,技术研发岗位人员占比超过30%,未来这个数字会变为40%甚至50%。
慧聪强化技术不难理解,如果要助力产业重构,就一定要技术。慧聪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上进行投入,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达成了合作,拥有200项以上知识产权,以及全球最大的工业品和科技行业标准产品信息库,覆盖5亿以上的SKU。正是因为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让慧聪上半年拿到单笔1个亿的合同,与宝马中国、中国石油等超级大客户达成合作,这对曾经主要服务订单万把块的中小客户的慧聪来说,是巨大突破。
3、不一口吃一个胖子,而是从擅长的行业做起再规模复制。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超大市场,就跟互联网一样,目标太大,无处下牙。慧聪的策略是,集中资源干好自己最擅长的少数产业,摸透了、做好了,再复制到更多产业规模化。
具体来说,刘军瞄准三大行业:千亿棉花领域在未来3年营收将保持300%以上增长;五千亿建筑装备领域,未来3年营收保持300%以上增长;万亿化工领域未来3年营收数据保持400%以上增长。这三个行业分别有棉联、中模国际、买化塑等垂直平台来负责交易落地,慧聪提供信息服务,兆信股份和慧嘉提供数据服务。
产业互联网上半场,玩家越来越多,慧聪在与时间赛跑。聚焦在少数产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将资源铺到核心行业,走出产业互联网的慧聪模式,与此同时完善信息、金融、数据等服务能力,未来再复制到更多产业,事半功倍。反过来,如果慧聪不聚焦,什么产业都做,分兵作战最后很可能什么都抓不住。
可以看到,慧聪做产业互联网是顺势而为,此前深耕B2B产业时的积累,让它有条件和能力做好产业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慧聪在确定产业互联网战略后,有着清晰的定位、策略和节奏,以及适配新战略的组织结构。正是因为此,我认为慧聪在产业互联网中一定会啃下更多行业,实现四年十倍的营收增长不是痴人说梦——上半年的成绩是好的开始,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