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

山里人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从小生长于农村的我来说,“山里人家”一词并不陌生。每天推开家门,满眼苍翠的青山,采茶、打猪草在高低起伏的山上,放学后在周边的山丘上采食野果,就连去外婆家也要翻过数座崇山越过数条峻岭。

直到十年前,去了先生的老家,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山里人家”。穿着高跟鞋的我,步履蹒跚,在先生的搀扶下好不易到家,但见数座红墙黛瓦的土墙房零星地散落在半山腰 除却房前屋后几块菜地,全是竹子,不经意进入了一个竹子的世界。一阵风吹过,绿色的波涛一波一波汹涌而来,真是“入竹万竿斜”呀,还伴随着竹海特有的哗哗声,如同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嬉戏游玩。不由得,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熟透的红枣的新甜、板栗的清香,还有野菊花的芬芳,许久不愿挪动脚步。徒步进入竹林,踩在枯黄色的竹叶上,脚底“嗤”得一声,往前一滑,一不小心跌坐在松软的地上,可是却一点儿也不疼。

夜晚,坐在家里,亦可以听见竹海的奏鸣曲,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而悠扬,忽而铿锵,变幻多端,极富特色。 

山里人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晃多年没去老家了,这已成为记忆深处的一抹色彩,只有偶尔回味咀嚼一番罢了。直到今年的元旦小长假,举家去了位于闪里港上黄家的姑父家,再一次真正领略了山里人家的风味。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如蜗牛一般慢慢行驶着,一条清亮亮的小溪淙淙流淌,公路两旁皆是参天古木,同行的朋友不禁啧啧称赞。越往上行驶路况越差,在一处拐弯处,一向以驾驶技术过人的汪师傅也不得不沉着应付,将车子倒了两次才艰难爬了上去。一个朋友还应情应景唱起了李琼的《山路十八弯》,真是恰如其分。

历时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黄家。 这是一个仅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零零散散分布在海拔约七八百米高的半山腰。一色的土墙屋,盖着厚实黑瓦,门前一丛丛青翠的玉竹,屋后亦是葳蕤的古树。

进屋后,喝过一盏茶,寒暄过一阵后,我与随行的朋友在村子里转悠。只见路边上的茶棵地里种的橘树上赫然挂着鲜红鲜红的橘子,伸手摘下一个,剥开放进嘴里竟是格外的甜,如此寒冬腊月真是一个奇迹。姑姑告诉我说是今年暖冬,没怎么下过雨雪,不然这些来不及采摘的橘子早就冻成黑橘子了。

继续前行,山洼的另一边,一户人家,烟囱里飘出了袅袅青烟,沿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跳起了妖娆的舞姿。我们一边行走,一边拍照片。儿子却对其中一户人家养的猪极其感兴趣,问东问西的,还给猪猪拍了好几张相片呢,回来后刚上一年级的他还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日记,获得了老师的好评。 

就在恋恋不舍中,姑姑喊我们吃饭了。今天恰逢姑姑家宰杀年猪,还请了村子里的亲朋好友一起吃杀猪饭,好几桌人呢。桌上摆着大盘的玉米粉蒸肉,和着腌菜炖得辣辣的猪血,猪肝汤冒着腾腾热气,辣椒炒豆腐红黄相间……

乡亲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大快地吃肉,尽情地喝酒,好不热闹!吃过中饭后,带着儿子满山地奔跑,寻找着我们儿时的乐趣,摘橘子、搬石头、编草帽……傍晚时分,“白日依山尽”,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天边的云彩上,如同七仙女编织的壮锦,把房子、树木、人群等也映照得五光十色了。好一幅浓墨重彩的油墨画!

吃过晚饭,在新修建的卫生间里,享受着太阳能热水的冲洗,所有的疲乏一扫而尽。男人们则开始在牌桌上吆五喝六了,我和儿子在房间里上上网,和好朋友聊聊天,互诉衷肠。心里不禁想到如今农村变化可真大呀!

第二日清晨,老天爷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我们匆匆忙忙离去,深怕大雪封山,回不了县城上班。车子慢慢地驶离大山,一到山脚下,却是风平雪止,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兴许是异曲同工之妙吧。

山里人家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里人家)